首页--医药、卫生论文--中国医学论文--中医儿科论文

脾虚证儿童sAA活性比值和甜味觉差异小鼠糖代谢研究

摘要第3-12页
Abstract第12-24页
引言第27-29页
第一章 研究背景第29-49页
    第一节 中医脾本质概述第29-37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解剖学上的认识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脾的生理病理第30-32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脾的现代研究概述第32-37页
    第二节 唾液生理病理简述第37-42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唾液的分泌机制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唾液的成分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唾液的流率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唾液的功能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五、sAA简介第40-42页
    第三节 甜味觉生理病理简述第42-49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解剖及生理第42-45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甜味受体(T1R2+T1R3)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甜味配体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分子机制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五、营养学意义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六、129.B6-Tas1r3同源异基因小鼠简介第48-49页
第二章 工作假设与技术路线第49-52页
    第一节 工作假设第49-51页
    第二节 技术路线第51-52页
第三章 实验研究第52-102页
    第一节 柠檬酸刺激采集唾液方法建立第52-58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材料与方法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结果第53-55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讨论第55-58页
    第二节 从唾液中提取基因组DNA方法建立第58-64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材料与方法第58-59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结果第59-61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讨论第61-64页
    第三节 脾虚证儿童酸负荷下sAA活性改变研究第64-76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材料与方法第64-67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结果第67-71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讨论第71-76页
    第四节 消瘦儿童酸负荷下sAA活性改变研究第76-82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材料与方法第76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结果第76-79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讨论第79-82页
    第五节 甜味觉差异小鼠糖代谢研究第82-102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材料与方法第82-85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结果第85-99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讨论第99-102页
结语第102-104页
参考文献第104-119页
附录第119-127页
攻读博士期间科研情况汇总第127-129页
致谢第129-130页
详细摘要第130-140页

论文共14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中药臭灵丹抗流感病毒活性成分分离及其药效机制研究
下一篇:基于N糖基化探讨脾气虚证患者sAA活性改变的机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