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司法实践现状分析 | 第10-13页 |
第二章 有限责任公司瑕疵出资股权转让合同效力分析 | 第13-21页 |
2.1 转让合同效力的理论争议及归纳 | 第13-15页 |
2.1.1 无效说 | 第13页 |
2.1.2 有效说 | 第13-14页 |
2.1.3 折中说 | 第14页 |
2.1.4 可撤销说 | 第14-15页 |
2.2 转让合同效力的认定 | 第15-17页 |
2.2.1 转让合同的效力不等同于股权变动的效力 | 第15页 |
2.2.2 转让合同效力认定条件分析 | 第15-17页 |
2.3 转让合同可撤销的合理性 | 第17-21页 |
2.3.1 转让合同可撤销的法理基础 | 第17-18页 |
2.3.2 合同效力的认定:兼顾交易安全性的保障与善意受让人的保护 | 第18-21页 |
第三章 有限责任公司瑕疵出资股权转让后民事责任承担的法律分析 | 第21-32页 |
3.1 瑕疵出资股权转让后民事责任的类型 | 第21-23页 |
3.1.1 对公司的资本充实责任 | 第21-22页 |
3.1.2 对守约股东的违约责任 | 第22页 |
3.1.3 对公司债权人的补充清偿责任 | 第22-23页 |
3.2 瑕疵出资股权转让后民事责任承担的主体 | 第23-26页 |
3.2.1 民事责任承担主体的理论争议及归纳 | 第23-25页 |
3.2.2 民事责任主体的认定规则 | 第25页 |
3.2.3 现有理论中承担主体的局限性 | 第25-26页 |
3.3 瑕疵出资股权转让后民事责任承担方式 | 第26-29页 |
3.3.1 民事责任承担方式分析 | 第26-27页 |
3.3.2 现行立法缺陷探究 | 第27-29页 |
3.4 关于善意受让人权利救济的研究 | 第29-32页 |
3.4.1 “善意”的认定标准 | 第29-30页 |
3.4.2 “善意”的举证责任 | 第30页 |
3.4.3 善意受让人权利救济的方式 | 第30-32页 |
第四章 结论 | 第32-3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3-36页 |
致谢 | 第3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