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绪论 | 第11-20页 |
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| 第11-13页 |
一、研究背景 | 第11-12页 |
二、研究意义 | 第12-13页 |
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| 第13-18页 |
一、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3-14页 |
二、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4-17页 |
三、研究述评 | 第17-18页 |
第三节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| 第18-19页 |
一、研究内容 | 第18页 |
二、研究方法 | 第18-19页 |
第四节 论文的创新和不足 | 第19-20页 |
一、论文的创新之处 | 第19页 |
二、论文的不足之处 | 第19-20页 |
第一章 政府监管公共资源交易的核心概念 | 第20-25页 |
第一节 公共资源交易的分类及概念界定 | 第20-22页 |
一、公共资源交易的基本内涵 | 第20页 |
二、公共资源交易的分类 | 第20-21页 |
三、政府监管公共资源交易的方式 | 第21-22页 |
第二节 理论基础 | 第22-25页 |
一、公共利益理论 | 第22-23页 |
二、公共选择理论 | 第23页 |
三、权力制衡理论 | 第23-25页 |
第二章 公共资源交易中地方政府监管的发展现状及原因分析 | 第25-36页 |
第一节 政府监管公共资源交易的历史沿革 | 第25-28页 |
一、部门分类管理 | 第25-26页 |
二、规范化管理 | 第26页 |
三、公共资源交易统一规范市场的初步建立 | 第26-27页 |
四、整合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 | 第27-28页 |
第二节 整合公共资源集中交易监管的原因分析 | 第28-31页 |
一、公共资源交易监管制度不完善 | 第28-29页 |
二、公共资源交易监管程序不规范 | 第29-30页 |
三、公共资源交易监管范围不全面 | 第30页 |
四、公共资源交易监管措施不科学 | 第30-31页 |
第三节 整合公共资源集中交易监管的优势分析 | 第31-33页 |
一、实现政府职能转变的客观需要 | 第31-32页 |
二、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要求 | 第32页 |
三、确保公共资源交易的公平公正 | 第32-33页 |
四、公共利益最大化的重要保障 | 第33页 |
第四节 当前我国地方政府监管公共资源集中交易的主要方式对比 | 第33-36页 |
一、统一交易与统一监管相结合方式 | 第34页 |
二、行业交易与统一监管相结合方式 | 第34页 |
三、集中交易与分段监管相结合方式 | 第34-36页 |
第三章 公共资源集中交易下政府监管方式的合肥经验借鉴 | 第36-47页 |
第一节 “合肥模式”概述 | 第36-42页 |
一、合肥公共资源交易的发展历程 | 第36-37页 |
二、“合肥模式”下的发展成效 | 第37-41页 |
三、“合肥模式”的基本内容 | 第41-42页 |
第二节 合肥政府监管公共资源集中交易的重要实践及经验借鉴 | 第42-47页 |
一、创新公共资源交易监管体制 | 第42-43页 |
二、颁布全国首个公共资源交易地方性法规 | 第43-44页 |
三、引入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化监管 | 第44-45页 |
四、拓宽全方位监管渠道 | 第45-47页 |
第四章 完善公共资源集中交易下地方政府监管方式的对策 | 第47-58页 |
第一节 整合区域公共资源交易平台 | 第47-49页 |
一、统一区域交易平台 | 第47-48页 |
二、统一平台监管机构 | 第48-49页 |
第二节 规范监管公共资源交易流程 | 第49-52页 |
一、规范监管交易程序 | 第49-51页 |
二、全程监管交易过程 | 第51-52页 |
第三节 引入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化监管 | 第52-54页 |
一、电子监察系统 | 第52-53页 |
二、“大数据”的监管应用 | 第53-54页 |
第四节 健全公共资源交易监管网络 | 第54-58页 |
一、加强诚信监管建设 | 第54-56页 |
二、拓展社会化监督渠道 | 第56-58页 |
结论 | 第58-5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9-63页 |
致谢 | 第63-64页 |
附录 | 第6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