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高等教育论文--思想政治教育、德育论文

当代大学生友善观及其培育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6页
导论第10-16页
    一、选题背景介绍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研究背景第10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研究意义第10-11页
    二、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-15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国内研究现状第11-13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国外研究现状第13-15页
    三、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研究思路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研究方法第15-16页
第一章 友善、友善观、大学生的友善观第16-26页
    一、友善第16-21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友善第16-19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西方文化中的友善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当代中国友善价值观的确立第20-21页
    二、友善观及其主要特征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友善观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友善观的主要特征第22-23页
    三、大学生友善观第23-26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大学生友善观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大学生友善观培育及其特征第23-26页
第二章 当代大学生友善观培育的依据、意义和内容第26-35页
    一、大学生友善观培育的理论依据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人的需要理论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灌输社会主义意识的理论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内化与外化的理论第27页
    二、大学生友善观培育的现实意义第27-29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贯彻“以人为本”核心立场的题中之义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增强大学生道德责任意识的必然选择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实现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重要途径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(四)传承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的现实需要第29页
    三、大学生友善观培育的主要内容第29-35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大学生对自身友善观培育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大学生对他人友善观培育第30-32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大学生对自然友善观培育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(四)大学生对社会友善观培育第33-35页
第三章 当代大学生友善观存在问题及其原因第35-50页
    一、当代大学生友善观现状调查分析第35-44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当代大学生友善观整体状况良好第36-38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当代大学生友善观存有一些问题第38-44页
    二、当代大学生友善观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第44-50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学校教育的偏颇第44-46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个人因素的影响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社会环境的影响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(四)家庭教育的不足第48-50页
第四章 当代大学生友善观培育的主要路径第50-59页
    一、加强大学生友善观培育的基础教育环节第50-52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要渠道第50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以专业课、选修课为重要补充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发挥教师言传身教的作用第51-52页
    二、创新大学生友善观培育的实践环节第52-54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第52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实践活动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第53页
        (四)创设形式多样的网络教育平台第53-54页
    三、优化大学生友善观培育的外部环境第54-56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夯实友善观培育的物质基础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发挥社会成员的示范作用第55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构建友善观培育的保障机制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(四)优化友善观培育的家庭环境第56页
    四、强化大学生友善观的自我教育第56-59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加强友善知识学习,增强友善认知第57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参加友善实践活动,增强友善自觉第57-59页
结语第59-60页
参考文献第60-62页
附录第62-65页
致谢第65-66页
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66页

论文共6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香豆素衍生物发光材料的合成及其稳定性的研究
下一篇: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选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