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前言 | 第9-10页 |
第一部分 鲍严钟治疗特发性少弱精子症的学术思想 | 第10-16页 |
一、鲍严钟治疗特发性少弱精子症学术思想的形成 | 第10-12页 |
(一) 《内经》鲍严钟治疗特发性少弱精子症的影响 | 第10页 |
(二) 张仲景对鲍严钟治疗特发性少弱精子症的影响 | 第10-11页 |
(三) 明清时期论著对鲍严钟治疗特发性少弱精子症的影响 | 第11-12页 |
二、鲍严钟治疗特发性少弱精子症的学术思想 | 第12-15页 |
(一) 五诊合参,尤重舌象 | 第12页 |
(二) 责之于肾,重视肝脾 | 第12-13页 |
(三) 首重补肾,兼调肝脾,清补兼施 | 第13-14页 |
(四) 善用药对,注意调护 | 第14-15页 |
三、小结 | 第15-16页 |
第二部分 鲍严钟治疗特发性少弱精子症的用药规律研究 | 第16-56页 |
一、研究内容与方法 | 第16-19页 |
(一) 研究对象 | 第16-18页 |
1. 病例来源 | 第16页 |
2. 病例收录原则 | 第16-18页 |
2.1 特发性少弱精子症诊断标准 | 第16-17页 |
2.2 纳入标准 | 第17页 |
2.3 排除标准 | 第17页 |
2.4 疗效判定标准 | 第17页 |
2.5 处方纳入标准 | 第17-18页 |
3. 试剂与器械 | 第18页 |
(二) 研究方法 | 第18-19页 |
1. 据库建立 | 第18页 |
2. 处方用药频数统计 | 第18页 |
3. 常用药对频数统计 | 第18页 |
4. 核心处方药物性味归经统计 | 第18页 |
5. 聚类分析 | 第18-19页 |
二、结果 | 第19-50页 |
(一) 入选资料的一般情况 | 第19-20页 |
(二) 用药分析 | 第20-50页 |
1. 所有用药频次统计 | 第20-24页 |
2. 常用药对的统计结果 | 第24-25页 |
3. 核心药物的提出 | 第25-27页 |
4. 核心药物的性味、归经统计结果 | 第27-30页 |
5. 核心药物聚类分析 | 第30-32页 |
6. 湿热蕴结证型用药统计 | 第32-35页 |
7. 气血亏虚证型用药统计 | 第35-38页 |
8. 脾肾亏虚证型用药统计 | 第38-42页 |
9. 肾阴亏虚证型用药统计 | 第42-46页 |
10. 肝气郁结证型用药统计 | 第46-50页 |
三、分析与讨论 | 第50-54页 |
(一) 鲍严钟对特发性少弱精子症病因病机的认识 | 第50页 |
(二) 鲍严钟治疗特发性少弱精子症的用药分析 | 第50-54页 |
1. 鲍严钟治疗特发性少弱精子症的总体用药分析 | 第50-51页 |
2. 常用药对分析 | 第51-52页 |
3. 核心药物分析 | 第52页 |
4. 湿热蕴结证型用药分析 | 第52-53页 |
5. 气血亏虚证型用药分析 | 第53页 |
6. 脾肾亏虚证型用药分析 | 第53页 |
7. 肾阴亏虚证型用药分析 | 第53-54页 |
8 肝气郁结证型用药分析 | 第54页 |
(三) 不足与展望 | 第54页 |
四、典型医案 | 第54-56页 |
结论 | 第56-5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7-60页 |
致谢 | 第60-61页 |
文献综述 特发性少弱精子症的中医治疗进展 | 第61-6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6-6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