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15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目的 | 第10-11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10页 |
1.1.2 研究目的 | 第10-11页 |
1.2 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2.1 理论意义 | 第11页 |
1.2.2 现实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3 研究框架 | 第12-13页 |
1.3.1 研究思路 | 第12-13页 |
1.3.2 论文结构 | 第13页 |
1.4 研究方法 | 第13-15页 |
1.4.1 文献分析法 | 第13-14页 |
1.4.2 访谈法 | 第14页 |
1.4.3 问卷调查法 | 第14页 |
1.4.4 个案分析法 | 第14-15页 |
第2章 文献综述 | 第15-24页 |
2.1 相关概念界定 | 第15-17页 |
2.1.1 新媒体定义及种类 | 第15-16页 |
2.1.2 雇主品牌及其传播效果 | 第16-17页 |
2.2 传播效果评价 | 第17-24页 |
2.2.1 传播效果经典理论 | 第17-21页 |
2.2.2 广告传播效果 | 第21-22页 |
2.2.3 品牌传播效果 | 第22-24页 |
第3章 新媒体背景下的雇主品牌传播分析 | 第24-33页 |
3.1 新媒体背景下的雇主品牌传播渠道分析 | 第24-28页 |
3.1.1 新媒体发展对雇主品牌传播渠道的影响 | 第24-25页 |
3.1.2 雇主品牌传播渠道梳理 | 第25-28页 |
3.2 新媒体背景下的雇主品牌传播阶段分析 | 第28-33页 |
3.2.1 接触 | 第28-30页 |
3.2.2 兴趣 | 第30页 |
3.2.3 态度 | 第30-31页 |
3.2.4 行动 | 第31页 |
3.2.5 分享 | 第31-33页 |
第4章 雇主品牌传播效果评价体系的构建 | 第33-43页 |
4.1 评价主体 | 第33页 |
4.2 建设过程与方法 | 第33-34页 |
4.3 评价体系解析 | 第34-39页 |
4.3.1 接触效果 | 第34-36页 |
4.3.2 兴趣效果 | 第36页 |
4.3.3 态度效果 | 第36页 |
4.3.4 行动效果 | 第36-37页 |
4.3.5 分享效果 | 第37-39页 |
4.4 指标权重及最终体系的确定 | 第39-40页 |
4.5 评价体系的实际使用方法 | 第40-43页 |
4.5.1 调查的对象选取与实施 | 第40-41页 |
4.5.2 计算方法 | 第41页 |
4.5.3 分析方法 | 第41-43页 |
第5章 基于新媒体的雇主品牌传播效果评价体系的应用——以G企业为例 | 第43-51页 |
5.1 G企业基本情况介绍 | 第43页 |
5.2 调查说明 | 第43-44页 |
5.2.1 问卷设计 | 第43页 |
5.2.2 调查对象确定与样本收集 | 第43-44页 |
5.3 调查结果分析 | 第44-48页 |
5.3.1 样本基本情况 | 第44-45页 |
5.3.2 G企业的雇主品牌传播效果分析 | 第45-48页 |
5.4 雇主品牌传播策略探究 | 第48-51页 |
5.4.1 内外兼修,打好雇主品牌传播基础 | 第48-49页 |
5.4.2 策略先行,增进雇主品牌信息接触 | 第49-50页 |
5.4.3 精准营销,提升雇主品牌兴趣与态度 | 第50页 |
5.4.4 监测引导,促进目标受众行动与分享 | 第50-51页 |
第6章 结论 | 第51-53页 |
6.1 研究总结 | 第51页 |
6.2 研究创新点 | 第51-52页 |
6.3 研究局限性与未来研究展望 | 第52-5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3-56页 |
附录A 12 位被访谈者给出的权重表 | 第56-64页 |
附录B G企业雇主品牌传播效果调查问卷 | 第64-68页 |
攻读博士/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68-69页 |
致谢 | 第69-7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