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6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9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9-14页 |
1.2.1 汽车爆胎现象分析及控制方法研究现状 | 第9-12页 |
1.2.2 车用磁流变阻尼器研究现状 | 第12-14页 |
1.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4-16页 |
第二章 复合式转向阻尼器控制爆胎车辆稳定性可行性分析 | 第16-26页 |
2.1 爆胎轮胎主要力学性能分析 | 第16-19页 |
2.1.1 轮胎径向刚度的变化 | 第16页 |
2.1.2 轮胎有效滚动半径的变化 | 第16-17页 |
2.1.3 轮胎侧倾刚度的变化 | 第17页 |
2.1.4 轮胎侧偏刚度的变化 | 第17-18页 |
2.1.5 轮胎滚动阻力系数的变化 | 第18-19页 |
2.2 转向系统对爆胎车辆运动特性的影响 | 第19页 |
2.3 磁流变液及其性能 | 第19-20页 |
2.4 磁流变阻尼器的工作类型及力学模型 | 第20-22页 |
2.5 爆胎车辆转向横拉杆力实车试验 | 第22-25页 |
2.6 本章小结 | 第25-26页 |
第三章 复合式转向阻尼器控制爆胎车辆稳定性理论分析 | 第26-36页 |
3.1 车辆理想运动模型的确定 | 第26-28页 |
3.2 复合式转向阻尼器与差动制动协调控制方案 | 第28-35页 |
3.2.1 有效状态偏差的确定 | 第29-30页 |
3.2.2 控制模型的建立 | 第30-31页 |
3.2.3 附加横摆力矩的确定 | 第31-33页 |
3.2.4 附加横摆力矩的实施 | 第33-35页 |
3.3 本章小结 | 第35-36页 |
第四章 复合式磁流变转向阻尼器的设计 | 第36-44页 |
4.1 复合式磁流变转向阻尼器结构设计 | 第36-40页 |
4.1.1 阻尼器结构类型的选取与安装位置 | 第36页 |
4.1.2 阻尼器材料的选取 | 第36-38页 |
4.1.3 阻尼器结构尺寸的确定 | 第38-39页 |
4.1.4 密封结构 | 第39-40页 |
4.2 复合式磁流变转向阻尼器磁路设计 | 第40-41页 |
4.2.1 阻尼通道间隙与长度设计 | 第40页 |
4.2.2 励磁线圈相关参数确定 | 第40-41页 |
4.3 复合式磁流变转向阻尼器磁阻及功率的计算 | 第41-42页 |
4.4 复合式转向阻尼器模型的建立 | 第42-43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43-44页 |
第五章 复合式磁流变转向阻尼器有限元分析 | 第44-56页 |
5.1 电磁场有限元分析的理论基础 | 第44-45页 |
5.2 基于ANSYS的复合式转向阻尼器有限元分析 | 第45-50页 |
5.2.1 ANSYS模型分析设置 | 第45-46页 |
5.2.2 定义材料属性 | 第46-47页 |
5.2.3 建立模型及网格的划分 | 第47-48页 |
5.2.4 ANSYS分析运算结果 | 第48-50页 |
5.3 基于ANSYS软件的复合式转向阻尼器优化 | 第50-55页 |
5.3.1 ANSYS优化设计的步骤 | 第50-51页 |
5.3.2 复合式转向阻尼器结构优化分析 | 第51-53页 |
5.3.3 优化后复合式转向阻尼器磁阻及功率的计算 | 第53-54页 |
5.3.4 优化前后复合式转向阻尼器性能的对比 | 第54-55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55-56页 |
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56-58页 |
6.1 论文总结 | 第56-57页 |
6.2 论文展望 | 第57-5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8-61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| 第61-62页 |
致谢 | 第6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