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越边民的跨境互惠行为研究--以广西那坡县弄猛屯为个案
| 摘要 | 第4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页 |
| 绪论 | 第8-17页 |
| 一、研究缘起 | 第8-9页 |
| 二、研究回顾 | 第9-13页 |
| 三、研究方法与理论 | 第13-15页 |
| (一)研究方法 | 第13-14页 |
| (二)研究理论 | 第14-15页 |
| 四、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15-17页 |
| (一)研究目的 | 第15页 |
| (二)研究意义 | 第15-17页 |
| 第一章 弄猛屯的概况 | 第17-25页 |
| 第一节 地理环境及社会经济 | 第17-18页 |
| 第二节 历史沿革及人口结构 | 第18-20页 |
| 一、历史沿革 | 第18-20页 |
| 二、人口结构 | 第20页 |
| 第三节 风俗习惯以及教育概况 | 第20-25页 |
| 一、风俗习惯 | 第20-22页 |
| 二、教育概况 | 第22-25页 |
| 第二章 边民跨境互惠的历史记忆 | 第25-38页 |
| 第一节 边民跨境互惠记忆 | 第25-30页 |
| 一、跨境婚姻的借助 | 第26-29页 |
| 二、跨境邻村的帮助 | 第29-30页 |
| 第二节 亲属关系为纽带的跨境经商互惠 | 第30-38页 |
| 一、亲属关系为纽带的跨境经商互惠 | 第31-32页 |
| 二、拟制亲属关系的利用 | 第32-38页 |
| 第三章 当代边民的跨境互惠活动 | 第38-67页 |
| 第一节 当代中越边民跨境关系网络的主要形成 | 第38-46页 |
| 一、跨境婚姻:亲属关系网络的形成 | 第38-45页 |
| 二、跨境朋友圈的存在与壮大 | 第45-46页 |
| 第二节 当代边民的跨境互惠活动 | 第46-62页 |
| 一、边民的一般互惠行为 | 第46-53页 |
| 二、边民相对独有的跨境互惠方式 | 第53-62页 |
| 第三节 边民跨境互惠方式的基本特点 | 第62-67页 |
| 一、“二缘”关系的重要性 | 第62-64页 |
| 二、边民跨境互惠活动的时代性 | 第64-67页 |
| 第四章 边民跨境互惠的驱动力及功能 | 第67-73页 |
| 第一节 边民跨境互惠的驱动力 | 第67-69页 |
| 一、生存发展需要 | 第67-68页 |
| 二、人情道德需要 | 第68页 |
| 三、个人声望需要 | 第68-69页 |
| 第二节 边民跨境互惠的功能 | 第69-73页 |
| 一、促成利益共同体 | 第69-70页 |
| 二、维护社会秩序 | 第70-71页 |
| 三、社会保障功能 | 第71-73页 |
| 结论 | 第73-75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5-78页 |
| 后记 | 第7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