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西贺州黄洞村还盘王愿仪式的研究
| 摘要 | 第3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页 |
| 绪论 | 第7-22页 |
| 一、研究缘起 | 第7-8页 |
| 二、研究意义 | 第8页 |
| 三、研究回顾 | 第8-17页 |
| (一)国外仪式研究的理论范式 | 第8-11页 |
| (二)国内关于仪式的研究 | 第11-12页 |
| (三)还盘王愿仪式的相关研究 | 第12-17页 |
| 四、研究方法 | 第17-19页 |
| 五、章节的铺陈 | 第19-22页 |
| 第一章 走进瑶寨 | 第22-33页 |
| 第一节 田野点概况 | 第22-24页 |
| 一、贺州市概况 | 第22-23页 |
| 二、黄洞瑶族乡概况 | 第23页 |
| 三、黄洞村概况 | 第23-24页 |
| 第二节 村落镜像 | 第24-30页 |
| 一、村寨环境 | 第26-28页 |
| 二、人口分布 | 第28页 |
| 三、婚姻家庭 | 第28-29页 |
| 四、经济状况 | 第29-30页 |
| 五、教育卫生 | 第30页 |
| 六、娱乐生活 | 第30页 |
| 第三节 族群历史 | 第30-33页 |
| 第二章 宗教世界 | 第33-47页 |
| 第一节 宗教信仰 | 第33-38页 |
| 一、祖先崇拜 | 第34-36页 |
| 二、鬼魂祭祀 | 第36页 |
| 三、神灵系统 | 第36-38页 |
| 第二节 宗教仪式 | 第38-42页 |
| 一、强化仪式 | 第38-39页 |
| 二、转化仪式 | 第39-42页 |
| 第三节 宗教职能者 | 第42-47页 |
| 一、师公 | 第43-46页 |
| 二、仙娘 | 第46-47页 |
| 第三章 还盘王愿仪式的由来与规则 | 第47-56页 |
| 第一节 仪式的由来 | 第47-48页 |
| 第二节 仪式的规则 | 第48-56页 |
| 一、许愿的过程 | 第48-49页 |
| 二、还愿的类型 | 第49-51页 |
| 三、还愿的期限 | 第51页 |
| 四、还愿的主体 | 第51页 |
| 五、广西籍还愿的转换 | 第51-52页 |
| 六、帮愿的规则 | 第52-56页 |
| 第四章 还盘王愿仪式展演 | 第56-119页 |
| 第一节 仪式的准备 | 第56-64页 |
| 一、决定举行仪式 | 第56-57页 |
| 二、仪式的参与者 | 第57-59页 |
| 三、仪式前的准备工作 | 第59-64页 |
| 第二节 仪式的进程 | 第64-112页 |
| 一、仪式当天的准备 | 第64-67页 |
| 二、仪式开始 | 第67-112页 |
| 第三节 仪式的神圣与世俗 | 第112-119页 |
| 一、仪式空间的神圣性与世俗性 | 第113-115页 |
| 二、仪式时间的神圣性与世俗性 | 第115页 |
| 三、仪式中神圣与世俗的转换 | 第115-119页 |
| 第五章 还盘王愿仪式的唱词与叙事 | 第119-131页 |
| 第一节 仪式的唱词 | 第119-127页 |
| 一、仪式唱词的特点 | 第119-124页 |
| 二、唱词内容的分析 | 第124-127页 |
| 第二节 仪式的叙事 | 第127-131页 |
| 结论 | 第131-135页 |
| 一、历史的面向 | 第131-132页 |
| 二、还愿的规则 | 第132-133页 |
| 三、仪式的过程与状态的转换 | 第133页 |
| 四、仪式中的唱词与叙事 | 第133-135页 |
| 附录 | 第135-149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149-154页 |
| 后记 | 第15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