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小企业在新三板市场的融资效率分析--以X、Y公司为例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1 绪论 | 第10-13页 |
1.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10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2 研究内容及方法 | 第11-13页 |
1.2.1 研究内容 | 第11-12页 |
1.2.2 研究方法 | 第12-13页 |
2 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| 第13-23页 |
2.1 理论基础 | 第13-17页 |
2.1.1 传统融资理论 | 第13-14页 |
2.1.2 现代融资理论 | 第14页 |
2.1.3 新融资理论 | 第14-15页 |
2.1.4 效率与融资效率理论 | 第15-17页 |
2.2 文献综述 | 第17-21页 |
2.2.1 中小企业融资相关文献 | 第17-18页 |
2.2.2 新三板市场相关文献 | 第18-19页 |
2.2.3 融资效率评价相关文献 | 第19-21页 |
2.3 本章小结 | 第21-23页 |
3 新三板市场发展及融资现状 | 第23-31页 |
3.1 新三板市场挂牌企业概况 | 第23-28页 |
3.1.1 挂牌发行概况 | 第23-24页 |
3.1.2 行业分布 | 第24-26页 |
3.1.3 交易方式 | 第26-27页 |
3.1.4 转板情况 | 第27-28页 |
3.2 新三板市场融资现状 | 第28-31页 |
3.2.1 定向增发 | 第28页 |
3.2.2 股权质押融资 | 第28-29页 |
3.2.3 债券融资 | 第29页 |
3.2.4 三种方式总结 | 第29-31页 |
4 基于DEA法的新三板市场融资效率分析 | 第31-41页 |
4.1 DEA法介绍 | 第31-33页 |
4.1.1 DEA法基本模型 | 第31-32页 |
4.1.2 DEA法对企业融资效率分析的适用性 | 第32-33页 |
4.2 数据收集及指标选取 | 第33-35页 |
4.2.1 数据收集 | 第33-34页 |
4.2.2 指标选取 | 第34-35页 |
4.3 数据分析 | 第35-39页 |
4.3.1 总体情况 | 第36-37页 |
4.3.2 效率分布情况 | 第37-39页 |
4.4 研究结论 | 第39-41页 |
5 案例研究 | 第41-55页 |
5.1 公司概述 | 第41-46页 |
5.1.1 公司简介 | 第41-42页 |
5.1.2 募集资金情况 | 第42-43页 |
5.1.3 资本结构和经营状况 | 第43-46页 |
5.2 DEA结果分析 | 第46-47页 |
5.3 基于融资成本分析融资效率 | 第47-49页 |
5.3.1 短期成本 | 第48页 |
5.3.2 长期成本 | 第48-49页 |
5.3.3 隐性成本 | 第49页 |
5.4 基于资金利用效率分析融资效率 | 第49-52页 |
5.4.1 资金到位率 | 第49-50页 |
5.4.2 资金投向 | 第50-51页 |
5.4.3 营运能力 | 第51-52页 |
5.5 基于其他关联事项分析融资效率 | 第52-54页 |
5.5.1 融资速度 | 第52-53页 |
5.5.2 资金使用自由度 | 第53-54页 |
5.6 研究结论 | 第54-55页 |
6 政策建议与展望 | 第55-60页 |
6.1 政策建议 | 第55-58页 |
6.1.1 新三板制度层面 | 第55-57页 |
6.1.2 中小企业层面 | 第57-58页 |
6.1.3 政府层面 | 第58页 |
6.2 研究展望 | 第58-60页 |
致谢 | 第60-6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1-65页 |
附录 | 第6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