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2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1 绪论 | 第9-18页 |
1.1 选题背景及意义 | 第9-10页 |
1.1.1 选题背景及问题提出 | 第9-10页 |
1.1.2 选题意义 | 第10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综述 | 第10-14页 |
1.2.1 国内研究综述 | 第10-13页 |
1.2.2 境外研究综述 | 第13-14页 |
1.2.3 简要评述 | 第14页 |
1.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| 第14-16页 |
1.3.1 研究内容与思路 | 第14-15页 |
1.3.2 研究方法 | 第15-16页 |
1.4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| 第16-18页 |
1.4.1 可能的创新 | 第16页 |
1.4.2 存在的不足 | 第16-18页 |
2 概念界定及基本理论 | 第18-24页 |
2.1 概念界定 | 第18-20页 |
2.1.1 农村养老服务 | 第18页 |
2.1.2 农村养老服务模式 | 第18-20页 |
2.2 农村养老服务模式的基本理论 | 第20-24页 |
2.2.1 福利多元化理论 | 第20-21页 |
2.2.2 新公共服务理论 | 第21页 |
2.2.3 社会支持理论 | 第21-22页 |
2.2.4 需求层次理论 | 第22-24页 |
3 西部贫困地区农村养老服务的状况 | 第24-36页 |
3.1 西部贫困地区农村养老服务的供需现状 | 第24-26页 |
3.1.1 农村养老服务发展的总体情况 | 第24-25页 |
3.1.2 西部贫困地区农村养老服务的供需状况 | 第25-26页 |
3.2 西部贫困地区农村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:基于通渭县的调查分析 | 第26-36页 |
3.2.1 对甘肃省通渭县的调查 | 第27-33页 |
3.2.2 西部贫困地区农村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:基于调查结果的分析 | 第33-36页 |
4 西部贫困地区农村养老服务模式的选择 | 第36-54页 |
4.1 现有农村养老服务模式及其特点 | 第36-42页 |
4.1.1 农村机构养老服务模式及其特点 | 第36-37页 |
4.1.2 传统家庭养老服务模式 | 第37页 |
4.1.3 农村自我养老与互助养老服务模式及其特点 | 第37-39页 |
4.1.4 分散式居家养老服务模式 | 第39-40页 |
4.1.5 连片集中式社区养老服务模式 | 第40-42页 |
4.2 西部贫困地区农村养老服务模式的选择 | 第42-54页 |
4.2.1 西部贫困地区农村养老服务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 | 第42-43页 |
4.2.2 不同分组变量下农村养老服务模式选择影响因素的差异性分析 | 第43-49页 |
4.2.3 西部贫困地区农村养老服务的需求特征及其模式选择 | 第49-54页 |
5 完善西部贫困地区农村养老服务模式选择的对策建议 | 第54-63页 |
5.1 加强西部贫困地区农村养老服务模式选择的制度供给 | 第54-56页 |
5.1.1 明确政府职责并加快农村养老服务政策法律的建立与完善 | 第54-55页 |
5.1.2 加强并完善西部贫困地区农村养老服务的监督与管理 | 第55-56页 |
5.2 加强西部贫困地区农村社区服务体系的构建 | 第56-58页 |
5.2.1 加强西部农村社区养老服务模式选择的平台建设 | 第56页 |
5.2.2 促进西部贫困地区农村养老服务的多元化供给 | 第56-57页 |
5.2.3 建立西部农村社区养老互助组 | 第57-58页 |
5.3 加强西部贫困地区农村养老服务模式选择的资源供给 | 第58-61页 |
5.3.1 加强西部贫困地区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 | 第58页 |
5.3.2 建立多元化的西部农村养老服务融资渠道 | 第58-59页 |
5.3.3 加强西部贫困地区农村养老服务队伍建设与规范 | 第59-60页 |
5.3.4 做好现有资源的整合与优化 | 第60-61页 |
5.4 加强西部贫困地区农村养老服务模式选择的文化供给 | 第61-63页 |
5.4.1 丰富西部贫困地区农村老人精神文化生活 | 第61页 |
5.4.2 创建亲情互动机制并弘扬孝德文化 | 第61-63页 |
6 总结与展望 | 第63-65页 |
附录A | 第65-69页 |
附录B | 第69-7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0-75页 |
后记 | 第75-7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