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2-4页 |
abstract | 第4-6页 |
1 绪论 | 第10-16页 |
1.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10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2 研究综述 | 第11-13页 |
1.2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
1.2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1.3 研究思路 | 第13-14页 |
1.4 创新点与不足 | 第14-16页 |
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| 第16-20页 |
2.1 相关概念 | 第16-17页 |
2.1.1 养老机构 | 第16页 |
2.1.2 养老机构的类型 | 第16-17页 |
2.1.3 民办养老机构 | 第17页 |
2.1.4 组织运营水平 | 第17页 |
2.2 理论基础 | 第17-20页 |
2.2.1 福利多元主义理论 | 第17-18页 |
2.2.2 协同治理理论 | 第18-19页 |
2.2.3 需求层次理论 | 第19-20页 |
3 聊城市民办养老机构发展背景及现状 | 第20-26页 |
3.1 聊城市民办养老机构发展背景 | 第20-24页 |
3.1.1 人口老龄化严重 | 第20-21页 |
3.1.2 家庭少子化 | 第21-22页 |
3.1.3 政府政策引导 | 第22-24页 |
3.2 聊城市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现状 | 第24-26页 |
3.2.1 数量增长缓慢 | 第24页 |
3.2.2 "医养结合"逐步推广 | 第24-25页 |
3.2.3 积极培养养老服务人才 | 第25页 |
3.2.4 养老服务日渐专业化 | 第25-26页 |
4 聊城市民办养老机构运营困境及成因分析—以东昌府区为例 | 第26-47页 |
4.1 聊城市东昌府区民办养老机构运营困境 | 第27-38页 |
4.1.1 从业人员数量少素质低 | 第27-31页 |
4.1.2 财务收支不均衡 | 第31-35页 |
4.1.3 基础设施薄弱 | 第35-37页 |
4.1.4 服务供给单一 | 第37-38页 |
4.2 民办养老机构运营困境原因分析 | 第38-47页 |
4.2.1 人员困境 | 第38-41页 |
4.2.2 资金困境 | 第41-43页 |
4.2.3 基础设施困境 | 第43-44页 |
4.2.4 服务供给问题 | 第44-47页 |
5 国内外民办养老机构运营经验分析 | 第47-53页 |
5.1 典型的国外民办养老机构运营经验 | 第47-48页 |
5.1.1 日本介护人才培养 | 第47-48页 |
5.1.2 美国政府与养老机构的合资合作模式 | 第48页 |
5.2 国内民办养老机构运营中的实践创新 | 第48-51页 |
5.2.1 大连松山颐养院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| 第48-49页 |
5.2.2 上海亲和源颐养院与资本联姻的产业野心 | 第49-50页 |
5.2.3 北京东方综合养老院特色医疗保障服务 | 第50-51页 |
5.3 对聊城市民办养老机构运营的经验启示 | 第51-53页 |
5.3.1 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| 第51页 |
5.3.2 要建立多元化资金支持 | 第51页 |
5.3.3 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| 第51-52页 |
5.3.4 注重精神文化服务 | 第52-53页 |
6 提升聊城市民办养老机构运营水平的对策建议 | 第53-61页 |
6.1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| 第53-55页 |
6.1.1 建立人才培养机制 | 第53-54页 |
6.1.2 增加政府财政投入 | 第54页 |
6.1.3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| 第54-55页 |
6.1.4 建立养老服务评估监督体系 | 第55页 |
6.2 增加社会支持力度 | 第55-58页 |
6.2.1 发挥社会团体作用 | 第55-56页 |
6.2.2 金融机构积极入股养老行业 | 第56-57页 |
6.2.3 建立家庭与民办养老机构的联动机制 | 第57-58页 |
6.3 机构内部的科学管理与运营 | 第58-61页 |
6.3.1 优化人事管理制度 | 第58-59页 |
6.3.2 科学合理配置资金 | 第59页 |
6.3.3 完善养老服务供给 | 第59-61页 |
结论 | 第61-6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2-65页 |
附录: 对聊城市民办养老机构的机构访谈提纲 | 第65-66页 |
后记 | 第66-6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