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植物保护论文--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--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--经济作物病虫害论文--油料作物病虫害论文--大豆病虫害论文

应用Padlock探针和LAMP技术检测大豆细菌性斑疹病菌和斑点病菌

摘要第6-8页
ABSTRACT第8-9页
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第10-25页
    第一章 大豆细菌性斑疹病和斑点病研究现状第11-15页
        1 大豆细菌性斑疹病(Bacterial pustule)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2 大豆细菌性斑点病(Bacterial Blight of Soybean)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3 大豆细菌性斑疹病和斑点病的防治第13-15页
    第二章 植物病原菌的检测和鉴定技术第15-25页
        1 传统检测技术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 症状观察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 细菌染色技术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 分离培养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4 致病性测定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2 血清学检测技术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 凝集反应测定法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(ELISA)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 免疫荧光技术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4 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法(Gold Immunochromatography Assay,GICA)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3 分子生物学检测法第17-2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1 基于PCR的检测技术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 传统的分子杂交检测法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 基因芯片技术(Gene Chip)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4 锁式探针技术(Padlock Probe)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5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(LAMP)第22-25页
第二部分 研究内容第25-59页
    第一章 应用Padlock探针技术检测大豆细菌性斑疹病菌和斑点病菌第27-45页
        1 材料与方法第28-3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 材料第28-3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 方法第31-36页
        2 结果与分析第36-4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 Padlock探针特异性第36-3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 Padlock探针灵敏度第38-4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 斑点杂交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4 种子样品检测第41-43页
        3 结论第43-45页
    第二章 应用LAMP技术检测大豆细菌性斑疹病菌和斑点病菌第45-59页
        1 材料和方法第46-4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 材料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 方法第47-49页
        2 结果与分析第49-5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 LAMP特异性测试第49-5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 LAMP灵敏度检测第53-5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 种子样品检测第55-57页
        3 结论第57-59页
参考文献第59-65页
附录第65-67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67-69页
致谢第69页

论文共6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防治瓜类细菌性果斑病生物种衣剂的研制
下一篇:灰飞虱线粒体单倍型非随机分布的机制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