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第1章 引言 | 第11-15页 |
1.1 论文研究背景 | 第11页 |
1.2 论文研究意义 | 第11-13页 |
1.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13-14页 |
1.4 论文研究采用的主要方法 | 第14-15页 |
第2章 整体上市财务效应理论与文献综述 | 第15-28页 |
2.1 整体上市理论概述 | 第15-18页 |
2.1.1 整体上市的基本涵义 | 第15页 |
2.1.2 整体上市的基本模式 | 第15-17页 |
2.1.3 整体上市的动因 | 第17-18页 |
2.2 整体上市财务效应理论概述 | 第18-19页 |
2.2.1 整体上市财务效应的基本涵义 | 第18-19页 |
2.2.2 整体上市财务效应的影响因素 | 第19页 |
2.3 整体上市财务效应理论基础 | 第19-22页 |
2.3.1 产权理论 | 第19页 |
2.3.2 交易成本理论 | 第19-20页 |
2.3.3 规模效应理论 | 第20页 |
2.3.4 协同效应理论 | 第20-21页 |
2.3.5 企业边界理论 | 第21页 |
2.3.6 市场势力理论 | 第21-22页 |
2.3.7 公司控制权理论 | 第22页 |
2.4 相关文献综述 | 第22-27页 |
2.4.1 整体上市理论的国内外研究情况 | 第22-24页 |
2.4.2 整体上市财务效应的国内外研究情况 | 第24-27页 |
2.5 文献评述 | 第27-28页 |
第3章 华谊集团整体上市案例介绍 | 第28-41页 |
3.1 华谊集团基本概况 | 第28-31页 |
3.1.1 上市公司双钱股份基本概况 | 第28-30页 |
3.1.2 母公司上海华谊(集团)公司基本概况 | 第30-31页 |
3.2 华谊集团整体上市动因分析 | 第31-35页 |
3.2.1 华谊集团整体上市背景概述 | 第31-32页 |
3.2.2 华谊集团整体上市的动因 | 第32-35页 |
3.3 华谊集团整体上市方案介绍 | 第35-41页 |
3.3.1 华谊集团整体上市实施时间表 | 第35页 |
3.3.2 整体上市资产评估及上市价格的确定 | 第35-38页 |
3.3.3 整体上市前后股权变动情况分析 | 第38-41页 |
第4章 华谊集团整体上市财务效应评价 | 第41-57页 |
4.1 华谊集团整体上市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 | 第41-50页 |
4.1.1 偿债能力分析 | 第41-43页 |
4.1.2 盈利能力分析 | 第43-46页 |
4.1.3 营运能力分析 | 第46-48页 |
4.1.4 发展能力分析 | 第48-50页 |
4.2 华谊集团整体上市财富效应分析 | 第50-54页 |
4.2.1 短期财富效应分析 | 第50-52页 |
4.2.2 长期财富效应分析 | 第52-54页 |
4.3 整体上市对财务效应产生影响的原因分析 | 第54-56页 |
4.3.1 扩大企业规模,实现规模效应 | 第54-55页 |
4.3.2 减少关联交易 | 第55-56页 |
4.3.3 避免同业竞争 | 第56页 |
4.4 案例总结 | 第56-57页 |
第5章 研究结论及启示 | 第57-61页 |
5.1 华谊集团整体上市的财务效应研究结论 | 第57-58页 |
5.1.1 整体上市有利于提升财务绩效水平 | 第57页 |
5.1.2 整体上市有利于增加股东财富 | 第57-58页 |
5.1.3 整体上市有利于形成完整的产业链,产生协同效应 | 第58页 |
5.2 整体上市财务效应分析的启示 | 第58-61页 |
5.2.1 企业实施整体上市应重点关注注入资产的质量 | 第58-59页 |
5.2.2 企业实施整体上市应契合未来战略发展导向 | 第59页 |
5.2.3 企业应在实施整体上市后及时促进与主营业务的相互融合 | 第59页 |
5.2.4 监管部门应加强对整体上市的全程监督,并加以必要引导 | 第59-6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1-64页 |
致谢 | 第64-65页 |
卷内备考表 | 第6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