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6-8页 |
| ABSTRACT | 第8-9页 |
| 1 引言 | 第10-17页 |
| 1.1 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| 1.2 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11-12页 |
| 1.2.1 研究目的 | 第11页 |
| 1.2.2 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| 1.3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5页 |
| 1.3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2页 |
| 1.3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2-14页 |
| 1.3.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| 第14-15页 |
| 1.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| 第15-16页 |
| 1.4.1 研究思路 | 第15页 |
| 1.4.2 研究方法 | 第15-16页 |
| 1.5 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| 第16-17页 |
|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| 第17-23页 |
| 2.1 相关概念界定 | 第17-19页 |
| 2.1.1 机关事业单位 | 第17页 |
| 2.1.2 双轨制 | 第17-18页 |
| 2.1.3 职业年金 | 第18-19页 |
| 2.2 理论基础 | 第19-23页 |
| 2.2.1 生命周期假说理论 | 第19-20页 |
| 2.2.2 公平理论 | 第20-21页 |
| 2.2.3 多支柱养老保险理论 | 第21-23页 |
| 3 福州市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| 第23-30页 |
| 3.1 福州市机关事业单位推行职业年金的背景 | 第23-24页 |
| 3.2 福州市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管理现状 | 第24页 |
| 3.3 福州市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| 第24-28页 |
| 3.3.1 管理制度不完善 | 第24-25页 |
| 3.3.2 目标替代率尚未确定 | 第25-26页 |
| 3.3.3 日常管理不规范 | 第26-28页 |
| 3.4 福州市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| 第28-30页 |
| 3.4.1 政策法规支持力度不足 | 第28页 |
| 3.4.2 财政成本没有充分预估 | 第28-29页 |
| 3.4.3 职业年金管理经验积累不够 | 第29-30页 |
| 4 福州市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替代率分析 | 第30-36页 |
| 4.1 改革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替代率测算 | 第30-33页 |
| 4.1.1 “新人”养老金替代率测算 | 第30-33页 |
| 4.1.2 “中人”养老金替代率测算 | 第33页 |
| 4.2 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替代率的测算 | 第33-34页 |
| 4.3 测算结果分析 | 第34-36页 |
| 5 国内部分城市年金管理的经验借鉴 | 第36-39页 |
| 5.1 深圳市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管理的经验借鉴 | 第36-37页 |
| 5.1.1 深圳市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管理的发展 | 第36页 |
| 5.1.2 深圳市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管理的启示 | 第36-37页 |
| 5.2 大连市企业年金管理的经验借鉴 | 第37-39页 |
| 5.2.1 大连市企业年金管理的发展 | 第37-38页 |
| 5.2.2 大连市企业年金管理的启示 | 第38-39页 |
| 6 加强福州市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管理的原则与对策 | 第39-46页 |
| 6.1 加强福州市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管理的原则 | 第39-40页 |
| 6.1.1 安全性 | 第39页 |
| 6.1.2 流动性 | 第39-40页 |
| 6.1.3 收益性 | 第40页 |
| 6.1.4 规范性 | 第40页 |
| 6.2 加强福州市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管理的对策 | 第40-46页 |
| 6.2.1 完善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管理制度 | 第40-42页 |
| 6.2.2 有序推行延迟退休政策 | 第42-43页 |
| 6.2.3 规范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日常管理 | 第43-45页 |
| 6.2.4 制度设置奖惩分明 | 第45-46页 |
| 7 结语 | 第46-47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7-50页 |
| 致谢 | 第5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