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规模红外干涉信号并行获取技术研究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0页 |
第一章 引言 | 第10-24页 |
·课题的背景与意义 | 第10-11页 |
·高光谱对地探测的发展概述 | 第11-21页 |
·课题来源 | 第21-22页 |
·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2-24页 |
第二章 傅里叶光谱仪理论基础 | 第24-42页 |
·干涉仪的组成 | 第24页 |
·干涉成像光谱仪的工作原理 | 第24-27页 |
·等光程差采样 | 第27-29页 |
·红外探测器 | 第29-36页 |
·红外探测器的分类 | 第29-30页 |
·噪声等效功率 | 第30-31页 |
·比探测率D* | 第31-33页 |
·光导与光伏探测器背景限探测率 | 第33-36页 |
·系统灵敏度 | 第36-42页 |
·噪声等效亮度 | 第38-40页 |
·噪声等效温差 | 第40-42页 |
第三章 多通道干涉信号的获取方案设计 | 第42-56页 |
·任务要求 | 第42页 |
·红外焦平面的工作原理和时序特征 | 第42-48页 |
·红外焦平面的工作原理 | 第42-43页 |
·探测器的对外接口和控制时序 | 第43-48页 |
·多通道信号采集的方案对比与分析 | 第48-51页 |
·多通道采样方案的前端设计 | 第49-50页 |
·多通道采集的中的后端设计 | 第50-51页 |
·等光程差采样和时域采样的一致性 | 第51页 |
·信号获取方案的基本要素 | 第51-56页 |
·干涉信号信号调理电路 | 第51-52页 |
·干涉信号的采样速率 | 第52-54页 |
·数字信号传输接口 | 第54-56页 |
第四章 基于焦平面的红外干涉信号获取的软硬件设计 | 第56-82页 |
·系统组成 | 第56-58页 |
·系统框图 | 第56页 |
·功能描述 | 第56-58页 |
·电源系统设计 | 第58-65页 |
·电源设计总图 | 第59页 |
·模拟电源设计 | 第59-62页 |
·数字电源设计 | 第62-64页 |
·探测器偏置电路设计 | 第64-65页 |
·硬件接口设计 | 第65-71页 |
·模拟信号输出接口设计 | 第65-68页 |
·采样控制接口 | 第68-70页 |
·数字输出接口设计 | 第70-71页 |
·信号调理电路设计 | 第71-72页 |
·A/D转换与驱动缓冲设计 | 第72-76页 |
·硬件系统的电磁兼容设计 | 第76页 |
·FPGA软件设计与仿真 | 第76-81页 |
·时序裕度分析和风险评价 | 第81-82页 |
第五章 干涉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| 第82-97页 |
·干涉信号数据的提取 | 第82-86页 |
·关键指标的分析与计算 | 第86-97页 |
第六章 结果与展望 | 第97-102页 |
·实验结果 | 第97-98页 |
·可能影响干涉图质量的硬件设计因素 | 第98-100页 |
·供电系统电磁兼容性不理想 | 第99页 |
·电缆的设计与布局不理想 | 第99页 |
·探测器偏置电源种类多、调试复杂 | 第99-100页 |
·进一步的优化与改进措施 | 第100-10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2-104页 |
附录 1 信息处理板 PCB 印制板图 | 第10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