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9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24页 |
·人体连续血糖检测的意义 | 第9-10页 |
·人体连续血糖检测的方法及研究进展 | 第10-14页 |
·无创连续血糖检测方法及研究进展 | 第10-11页 |
·植入式连续血糖检测方法及研究进展 | 第11-13页 |
·透皮抽取式连续血糖检测方法及研究进展 | 第13-14页 |
·透皮抽取式连续血糖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| 第14-16页 |
·透皮抽取式连续血糖检测中存在的问题 | 第14-15页 |
·基于微流控芯片的组织液透皮抽取、收集和定量方法 | 第15-16页 |
·芯片级组织液透皮抽取、收集和定量系统核心部件的研究进展 | 第16-22页 |
·微型真空发生装置的研究进展 | 第16-17页 |
·微型流量计的研究进展 | 第17-19页 |
·微流体控制阀的研究进展 | 第19-22页 |
·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| 第22-24页 |
第二章 微型文氏管负压发生装置的研究 | 第24-49页 |
·文氏管中气体流动的流体力学基础 | 第24-30页 |
·收缩管和渐扩管中的一维定常等熵变截面管流 | 第25-27页 |
·喉管中的等截面摩擦管流 | 第27-30页 |
·文氏管的结构设计和参数优化 | 第30-34页 |
·文氏管中的临界压强比 | 第30-32页 |
·喉管结构参数对临界压强比的影响 | 第32-34页 |
·收缩角和扩散角对文氏管输出负压的影响 | 第34页 |
·文氏管的微加工方法 | 第34-38页 |
·加工材料的选择 | 第34-36页 |
·文氏管的微加工工艺 | 第36-38页 |
·文氏管性能的测量实验系统 | 第38页 |
·文氏管性能的测量实验结果 | 第38-47页 |
·喉管结构参数对文氏管输出负压的影响 | 第38-42页 |
·收缩角对文氏管输出负压的影响 | 第42-43页 |
·扩散角对文氏管输出负压的影响 | 第43-45页 |
·输入管宽度对文氏管输出负压的影响 | 第45-47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7-49页 |
第三章 双电极对型微流量计的研究 | 第49-65页 |
·双电极对型微流量计测量导电液体体积的物理基础 | 第49-52页 |
·测量匀速导电液体体积的方法 | 第49-51页 |
·测量匀加速导电液体体积的方法 | 第51-52页 |
·双电极对型微流量计的微加工工艺 | 第52-54页 |
·双电极对型微流量计测量导电液体体积的实验系统 | 第54-56页 |
·双电极对型微流量计测量导电液体体积的实验结果 | 第56-63页 |
·测量匀速导电液体体积的实验结果 | 第56-58页 |
·测量匀加速导电液体体积的实验结果 | 第58-60页 |
·双电极对型微流量计存在的问题 | 第60-6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3-65页 |
第四章 四电极对型微流量计的研究 | 第65-80页 |
·四电极对型微流量计的工作机理 | 第65-68页 |
·控制生理盐水定量注入的方法 | 第65-66页 |
·测量样品溶液体积的方法 | 第66-68页 |
·四电极对型微流量计的微加工工艺 | 第68-73页 |
·四电极对型微流量计的测量实验系统 | 第73-75页 |
·四电极对型微流量计的实验结果 | 第75-78页 |
·控制生理盐水定量注入的实验结果 | 第75-76页 |
·测量组织液体积的模拟实验结果 | 第76-78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78-80页 |
第五章 薄膜型常开气动微流体控制阀的研究 | 第80-90页 |
·薄膜型常开气动微流体控制阀的结构设计 | 第80-81页 |
·薄膜型常开气动微流体控制阀关闭压强的理论计算 | 第81-82页 |
·薄膜型常开气动微流体控制阀的微加工工艺 | 第82-84页 |
·薄膜型常开气动微流体控制阀的测量实验系统 | 第84-85页 |
·薄膜型常开气动微流体控制阀的测量实验结果 | 第85-88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88-90页 |
第六章 组织液透皮抽取、收集和定量系统的研究 | 第90-107页 |
·集成系统的结构设计 | 第90-92页 |
·集成系统的微加工工艺 | 第92-95页 |
·集成系统的测量实验 | 第95-99页 |
·测量实验系统的组成 | 第95页 |
·离体猪皮模拟实验方法 | 第95-97页 |
·数据处理方法 | 第97-99页 |
·集成系统的测量实验结果 | 第99-105页 |
·集成系统中文氏管输出负压的测量实验结果 | 第99-101页 |
·集成系统连续、自动完成流体输运功能的测量实验结果 | 第101-103页 |
·离体猪皮组织液透皮抽取、收集和定量的模拟实验结果 | 第103-105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05-107页 |
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107-111页 |
·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及结论 | 第107-109页 |
·本论文的主要创新内容 | 第109页 |
·未来研究的展望 | 第109-11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11-122页 |
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| 第122-124页 |
致谢 | 第12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