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机械、仪表工业论文--仪器、仪表论文--医药卫生器械论文--诊断检验用器械论文

基于PDMS微流控芯片的组织液透皮抽取方法及系统研究

中文摘要第1-4页
ABSTRACT第4-9页
第一章 绪论第9-24页
   ·人体连续血糖检测的意义第9-10页
   ·人体连续血糖检测的方法及研究进展第10-14页
     ·无创连续血糖检测方法及研究进展第10-11页
     ·植入式连续血糖检测方法及研究进展第11-13页
     ·透皮抽取式连续血糖检测方法及研究进展第13-14页
   ·透皮抽取式连续血糖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第14-16页
     ·透皮抽取式连续血糖检测中存在的问题第14-15页
     ·基于微流控芯片的组织液透皮抽取、收集和定量方法第15-16页
   ·芯片级组织液透皮抽取、收集和定量系统核心部件的研究进展第16-22页
     ·微型真空发生装置的研究进展第16-17页
     ·微型流量计的研究进展第17-19页
     ·微流体控制阀的研究进展第19-22页
   ·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第22-24页
第二章 微型文氏管负压发生装置的研究第24-49页
   ·文氏管中气体流动的流体力学基础第24-30页
     ·收缩管和渐扩管中的一维定常等熵变截面管流第25-27页
     ·喉管中的等截面摩擦管流第27-30页
   ·文氏管的结构设计和参数优化第30-34页
     ·文氏管中的临界压强比第30-32页
     ·喉管结构参数对临界压强比的影响第32-34页
     ·收缩角和扩散角对文氏管输出负压的影响第34页
   ·文氏管的微加工方法第34-38页
     ·加工材料的选择第34-36页
     ·文氏管的微加工工艺第36-38页
   ·文氏管性能的测量实验系统第38页
   ·文氏管性能的测量实验结果第38-47页
     ·喉管结构参数对文氏管输出负压的影响第38-42页
     ·收缩角对文氏管输出负压的影响第42-43页
     ·扩散角对文氏管输出负压的影响第43-45页
     ·输入管宽度对文氏管输出负压的影响第45-47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47-49页
第三章 双电极对型微流量计的研究第49-65页
   ·双电极对型微流量计测量导电液体体积的物理基础第49-52页
     ·测量匀速导电液体体积的方法第49-51页
     ·测量匀加速导电液体体积的方法第51-52页
   ·双电极对型微流量计的微加工工艺第52-54页
   ·双电极对型微流量计测量导电液体体积的实验系统第54-56页
   ·双电极对型微流量计测量导电液体体积的实验结果第56-63页
     ·测量匀速导电液体体积的实验结果第56-58页
     ·测量匀加速导电液体体积的实验结果第58-60页
     ·双电极对型微流量计存在的问题第60-63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63-65页
第四章 四电极对型微流量计的研究第65-80页
   ·四电极对型微流量计的工作机理第65-68页
     ·控制生理盐水定量注入的方法第65-66页
     ·测量样品溶液体积的方法第66-68页
   ·四电极对型微流量计的微加工工艺第68-73页
   ·四电极对型微流量计的测量实验系统第73-75页
   ·四电极对型微流量计的实验结果第75-78页
     ·控制生理盐水定量注入的实验结果第75-76页
     ·测量组织液体积的模拟实验结果第76-78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78-80页
第五章 薄膜型常开气动微流体控制阀的研究第80-90页
   ·薄膜型常开气动微流体控制阀的结构设计第80-81页
   ·薄膜型常开气动微流体控制阀关闭压强的理论计算第81-82页
   ·薄膜型常开气动微流体控制阀的微加工工艺第82-84页
   ·薄膜型常开气动微流体控制阀的测量实验系统第84-85页
   ·薄膜型常开气动微流体控制阀的测量实验结果第85-88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88-90页
第六章 组织液透皮抽取、收集和定量系统的研究第90-107页
   ·集成系统的结构设计第90-92页
   ·集成系统的微加工工艺第92-95页
   ·集成系统的测量实验第95-99页
     ·测量实验系统的组成第95页
     ·离体猪皮模拟实验方法第95-97页
     ·数据处理方法第97-99页
   ·集成系统的测量实验结果第99-105页
     ·集成系统中文氏管输出负压的测量实验结果第99-101页
     ·集成系统连续、自动完成流体输运功能的测量实验结果第101-103页
     ·离体猪皮组织液透皮抽取、收集和定量的模拟实验结果第103-105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105-107页
第七章 总结与展望第107-111页
   ·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及结论第107-109页
   ·本论文的主要创新内容第109页
   ·未来研究的展望第109-111页
参考文献第111-122页
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122-124页
致谢第124页

论文共12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白光扫描干涉测量方法与系统的研究
下一篇:基于SSE的空中交通管理ATM信息安全保障方法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