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中等教育论文--各科教学法、教学参考书论文--政治论文

初中思想品德课“三案·六环节”教学模式运用研究

摘要第1-7页
Abstract第7-9页
第一章 绪论第9-21页
 一、研究缘起第9-10页
  (一)新时期背景下,我国德育适应新的挑战和要求第9页
  (二)新课程教学理念的要求以及诸多成功改革教学模式事例的启示第9-10页
 二、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0-11页
  (一)研究的目的第10页
  (二)研究的意义第10-11页
 三、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1-19页
  (一)国外相关研究第11-14页
  (二)国内相关研究第14-18页
  (三)相关研究评价第18-19页
 四、研究思路和方法第19页
  (一)研究的主要思路第19页
  (二)研究的主要方法第19页
 五、研究重点和创新点第19-21页
  (一)研究的重点第19-20页
  (二)研究的创新点第20-21页
第二章 初中思想品德课“三案·六环节”教学模式阐释第21-31页
 一、“三案·六环节”教学模式的内涵与特征第21页
  (一)“三案·六环节”教学模式的内涵第21页
  (二)“三案·六环节”教学模式的特征第21页
 二、“三案·六环节”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来源第21-26页
  (一)“三案·六环节”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第21-24页
  (二)“三案·六环节”教学模式的实践来源第24-26页
 三、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“三案·六环节”教学模式提出的背景第26-28页
  (一)初中思想品德课进行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第26-27页
  (二)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“三案·六环节”教学模式的适用性分析第27-28页
  (三)“三案·六环节”教学模式在众多教学模式中的优势第28页
 四、“三案·六环节”教学模式的实施要求与实施原则第28-31页
  (一)“三案·六环节”教学模式的实施要求第28-29页
  (二)“三案·六环节”教学模式的实施原则第29-31页
第三章 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“三案·六环节”教学模式的运用现状第31-39页
 一、“三案·六环节”教学模式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取得的成效第31页
 二、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实施“三案·六环节”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第31-34页
  (一)学校层面的问题第31-32页
  (二)教师层面的问题第32-33页
  (三)学生层面的问题第33-34页
 三、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实施“三案·六环节”教学模式存在问题的原因第34-39页
  (一)学校层面的原因第34-35页
  (二)教师层面的原因第35-37页
  (三)学生层面的原因第37-39页
第四章 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运用“三案·六环节”教学模式存在问题的应对措施第39-45页
 一、构建学校文化管理理念模式第39-40页
  (一)重塑学校管理理念,构建以人为本的学校文化管理理念第39-40页
  (二)优化学校教学模式,构建学校特色文化理念第40页
 二、构建完善的教师专业发展体系第40-43页
  (一)增强教师自我发展意识,提升教师教学技能和水平第40-41页
  (二)加强教师专业培训,提高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第41-42页
  (三)完善教师管理制度,促进教师专业心理成熟第42-43页
 三、构建全方位的学习支持系统第43-45页
  (一)倡导自主学习、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,构建健康的学习心理支持系统第43页
  (二)专注自主学习、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,构建系统的学习策略支持系统第43页
  (三)提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和水平,构建多元学习共同体第43-45页
第五章 “三案·六环节”教学模式运用实例展示第45-58页
 一、“三案·六环节”操作流程第45页
 二、“三案”的编写与设计第45-56页
  (一)学案第45-50页
  (二)教案第50-53页
  (三)巩固案第53-56页
 三、“六环节”的具体操作与控制第56-58页
  (一)自学质疑环节第56页
  (二)交流展示环节第56-57页
  (三)互动探究环节第57页
  (四)精讲点拨环节第57页
  (五)矫正反馈环节第57页
  (六)迁移应用环节第57-58页
结束语第58-59页
参考文献第59-62页
致谢第62-63页
在学期间的科研情况第63-65页

论文共6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--以南充市八所中学为例
下一篇:中学历史教学学生自主学习法理论与实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