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0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24页 |
一、研究背景 | 第10页 |
二、研究意义 | 第10-12页 |
(一)理论意义 | 第10-11页 |
(二)实践意义 | 第11-12页 |
三、研究综述 | 第12-22页 |
(一)国外的相关研究 | 第12-14页 |
(二)国内的相关研究 | 第14-21页 |
(三)关于国内外相关研究的评价分析 | 第21-22页 |
四、研究方法 | 第22页 |
(一)文献分析法 | 第22页 |
(二)问卷调查法 | 第22页 |
(三)访谈法 | 第22页 |
五、研究的创新点 | 第22-24页 |
(一)选题具有新颖性 | 第22-23页 |
(二)研究视角具有创新性 | 第23-24页 |
第二章 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成性资源有关问题的探讨 | 第24-30页 |
一、相关概念界定 | 第24页 |
(一)生成性课程资源的涵义 | 第24页 |
(二)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成性资源的涵义 | 第24页 |
二、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成性资源的内容 | 第24-26页 |
(一)学生主体思想政治课课堂表现 | 第24-25页 |
(二)教师主体的相关素养 | 第25-26页 |
(三)环境资源 | 第26页 |
三、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成性资源的特征 | 第26-27页 |
(一)主体交互性 | 第26页 |
(二)社会现实性 | 第26页 |
(三)复杂多样性 | 第26-27页 |
(四)创造性 | 第27页 |
四、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成性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必要性 | 第27-30页 |
(一)师生发展成长的应然要求 | 第27-28页 |
(二)思想政治课现实环境的实然选择 | 第28-30页 |
第三章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生成性资源开发与利用现状 | 第30-39页 |
一、调查研究说明 | 第30-31页 |
(一)调查问卷及访谈提纲的设计 | 第30页 |
(二)样本的选取和获得 | 第30-31页 |
(三)数据的处理及分析方法 | 第31页 |
二、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生成性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取得的成绩 | 第31-33页 |
(一)部分教师意识到了生成性课程资源的重要性 | 第31-32页 |
(二)一些教师曾经或正在尝试生成性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实践探索 | 第32页 |
(三)有些学生经常或偶尔主动参与生成性资源开发与利用实践 | 第32-33页 |
三、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存在的问题 | 第33-39页 |
(一)总体重视程度不高 | 第33页 |
(二)教学中师生互动效率低 | 第33-34页 |
(三)资源流失严重 | 第34-36页 |
(四)教师的表现与学生的期望存在偏差 | 第36页 |
(五)教师的表现与学生的感知存在差异 | 第36-39页 |
第四章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生成性资源开发与利用问题原因分析 | 第39-51页 |
一、教师主体本身存在的不足 | 第39-43页 |
(一)资源意识淡薄 | 第39-40页 |
(二)开发能力欠缺 | 第40-41页 |
(三)自我评价定位不准确 | 第41-42页 |
(四)个人魅力不足 | 第42页 |
(五)教师团队合作低效 | 第42-43页 |
二、学生主体本身存在的不足 | 第43-47页 |
(一)主体参与探究意识薄弱 | 第43-44页 |
(二)学习兴趣差异 | 第44-45页 |
(三)学习能力欠缺 | 第45-46页 |
(四)自我认知缺失或偏差 | 第46页 |
(五)学生集体合作不够 | 第46-47页 |
三、教师主体与学生主体互动中存在的不足 | 第47-51页 |
(一)教师的教学设计不太符合学生的特点 | 第47-48页 |
(二)教师对学生生成的课程资源反馈处理无效或低效 | 第48-49页 |
(三)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方式的相对单一 | 第49-50页 |
(四)教师和学生都缺乏对生成性资源筛选与整合的反思 | 第50-51页 |
第五章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生成性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改善路径 | 第51-60页 |
一、增强教师主体开发利用生成性课程资源的能力 | 第51-53页 |
(一)全面准确地进行自我认知和评价 | 第51-52页 |
(二)积极主动钻研生成性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相关知识与技能 | 第52-53页 |
(三)加强教师队伍在开发利用生成性课程资源团队协作意识及能力 | 第53页 |
二、发挥学生主体参与开发利用生成性课程资源的积极主动性 | 第53-55页 |
(一)完善自我认知与自我评价 | 第53-54页 |
(二)提高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,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| 第54-55页 |
(三)有效利用学生集体的合作探究学习 | 第55页 |
三、增进师生的合作互动,促进生成性资源的开发利用 | 第55-60页 |
(一)教学前弹性预设,编制生成性教案与学案 | 第55-56页 |
(二)教学中“互惠学习”,构建共同体开发利用生成性课程资源 | 第56-58页 |
(三)教学后积极开展生成性课程资源筛选整合及有效管理的工作 | 第58-60页 |
结语 | 第60-6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1-63页 |
附录 | 第63-70页 |
致谢 | 第70-71页 |
在学期间的科研情况 | 第71-7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