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植物保护论文--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--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--禾谷类作物病虫害论文--稻病虫害论文--病害论文--侵(传)染性病害论文

稻瘟病菌多样性与水稻品种和地域分布的关系

摘要第1-10页
ABSTRACT第10-14页
文献综述第14-34页
 一、稻瘟病研究概况第14-17页
  1. 稻瘟病的分布、危害及研究历史第14-15页
  2. 病原菌第15页
  3. 侵染过程及发病症状第15-16页
  4. 稻瘟病的防治措施第16-17页
   ·选用抗病品种第16页
   ·农业防治第16页
   ·生物防治第16-17页
   ·化学防治第17页
 二、稻瘟菌群体多样性研究第17-25页
  1. 稻瘟菌毒性多样性研究第17-20页
   ·稻瘟菌致病性分化及鉴别品种的研究概况第17-18页
   ·稻瘟菌生理小种的分布及变化动态第18-20页
  2. 稻瘟菌遗传多样性研究第20-23页
   ·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(RFLP)第20页
   ·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(AFLP)第20-21页
   ·随机扩增多态性DNA(RAPD)第21页
   ·简单重复序列(SSR)第21页
   ·基因外重复回文系列聚合酶链反应(rep-PCR)第21-23页
  3. 稻瘟菌的致病型与遗传系谱的关系第23页
  4. 稻瘟菌的遗传变异研究第23-25页
   ·有性杂交第23页
   ·异核现象第23-24页
   ·转座子的转座第24页
   ·极端的环境因素第24页
   ·准性生殖第24页
   ·突变第24-25页
   ·寄主的定向选择第25页
 三、稻瘟菌与寄主关系的研究第25-26页
 四、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6-27页
 参考文献第27-34页
第一章 苏辽粳稻区稻瘟病菌群体多样性比较第34-60页
 摘要第34页
 前言第34-37页
 第一节 2011年苏辽稻瘟菌群体多样性比较第37-47页
  1. 材料和方法第37-39页
   ·材料第37-38页
   ·方法第38-39页
  2. 结果与分析第39-47页
   ·2011年江苏和辽宁稻瘟病菌毒性多样性第39-44页
   ·苏辽两省稻瘟病菌遗传多样性分析第44-45页
   ·稻瘟菌致病型与遗传系谱的关系第45-47页
 第二节 2012年苏辽稻瘟菌群体多样性比较第47-55页
  1. 材料与方法第47页
   ·材料第47页
   ·方法第47页
  2. 结果与分析第47-55页
   ·2012年江苏和辽宁稻瘟病菌毒性多样性第47-53页
   ·苏辽两省稻瘟病菌遗传多样性分析第53-54页
   ·稻瘟菌致病型与遗传系谱的关系第54-55页
 本章讨论第55-57页
  1. 苏辽稻瘟病菌群体致病型结构的比较第55页
  2. 苏辽稻瘟病菌群体遗传结构的比较第55-56页
  3. 苏辽稻瘟病菌群体与往年数据比较第56页
  4. 苏辽稻瘟病菌群体结构差异产生的原因第56-57页
 参考文献第57-60页
第二章 稻瘟病菌的遗传多样性与水稻品种互作的关系第60-82页
 摘要第60页
 前言第60-61页
 1 材料与方法第61-62页
   ·供试品种及处理方式第61页
   ·菌株来源及培养方法第61页
   ·育苗、接种及传播方式第61-62页
   ·调查方法第62页
   ·菌株的分离与培养第62页
   ·基因组DNA的制备第62页
   ·Pot2-rep-PCR扩增第62页
   ·Synergel凝胶电泳第62页
 2. 结果与分析第62-79页
   ·稻瘟菌侵染稻苗病情调查第62-64页
   ·不同水稻品种组合与稻瘟菌遗传多样性的互作关系第64-71页
   ·不同品种和组合继代传染对稻瘟菌群体的影响第71-79页
 3. 讨论第79-80页
 参考文献第80-82页
全文总结第82-86页
 一、本文研究结果第82-84页
 二、本文的主要创新点第84-85页
 三、本文尚待解决的问题第85-86页
附录A 试验相关试剂第86-87页
附录B 试验相关培养基及缓冲液配方第87-89页
附录C 试验相关仪器与设备第89-90页
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90-92页
致谢第92页

论文共9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我国冬小麦主产省小麦茎基腐镰孢菌组成、地理分布及致病基因研究
下一篇:拮抗放线菌CT205分离鉴定及其对黄瓜枯萎病的生防效应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