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构建我国的独立量刑程序
中文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8页 |
绪论 | 第8-12页 |
第一章 独立量刑程序概述 | 第12-19页 |
第一节 量刑和量刑程序 | 第12-16页 |
一、量刑的概念及其特征 | 第12-13页 |
二、量刑程序的概念及其特征 | 第13-15页 |
三、量刑与量刑程序之间的关系 | 第15-16页 |
第二节 独立量刑程序的含义和意义 | 第16-19页 |
一、独立量刑程序的含义 | 第16-17页 |
二、独立量刑程序的意义 | 第17-19页 |
第二章 两大法系中量刑程序比较研究 | 第19-33页 |
第一节 英美法系独立量刑程序运行机制 | 第19-26页 |
一、英国独立量刑程序研究 | 第19-23页 |
二、美国独立量刑程序研究 | 第23-26页 |
第二节 大陆法系混合量刑程序运行机制 | 第26-30页 |
一、德国的处刑程序 | 第27-29页 |
二、日本的简易公审程序 | 第29-30页 |
第三节 两大法系量刑程序比较分析 | 第30-33页 |
一、对于量刑程序的诉讼理念理解不同 | 第31页 |
二、定罪程序与量刑程序是否彻底分离不同 | 第31-32页 |
三、量刑程序的参与主体不同 | 第32-33页 |
第三章 独立量刑程序的理论剖析 | 第33-45页 |
第一节 独立量刑程序的价值哲思 | 第33-40页 |
一、独立量刑程序的工具性价值与独立性价值 | 第33-36页 |
二、独立量刑程序价值的动态浮动性 | 第36-38页 |
三、独立量刑程序价值权衡 | 第38-40页 |
第二节 独立量刑程序中三方主体权力(利)剖析 | 第40-45页 |
一、独立量刑程序中控诉方的量刑建议权 | 第40-42页 |
二、独立量刑程序中辩护方的量刑辩护权 | 第42-43页 |
三、独立量刑程序中裁判方的量刑裁量权 | 第43-45页 |
第四章 我国的量刑程序 | 第45-54页 |
第一节 我国量刑程序的现状 | 第45-48页 |
一、我国在立法层面对于量刑程序的相关规定 | 第45-46页 |
二、我国量刑程序中所存在的问题 | 第46-48页 |
第二节 构建我国独立量刑程序的必要性分析 | 第48-51页 |
一、追求量刑公正的必然要求 | 第48-49页 |
二、控、辩、裁三方形成良性量刑机制的内在需求 | 第49-50页 |
三、实现量刑过程公开化的重要途径 | 第50-51页 |
第三节 构建我国独立量刑程序的可行性研究 | 第51-54页 |
一、司法改革逐步深入 | 第52页 |
二、相关配套制度日趋完善 | 第52-53页 |
三、司法实践稳步向前 | 第53-54页 |
第五章 我国独立量刑程序的构建 | 第54-63页 |
第一节 构建我国独立量刑程序的模式选择 | 第54-56页 |
第二节 构建我国独立量刑程序遵循的原则 | 第56-58页 |
一、控辩平等对抗与裁判方居中裁判原则 | 第56-57页 |
二、公开原则与参与原则 | 第57页 |
三、公正优先、兼顾效率原则 | 第57-58页 |
第三节 构建我国独立量刑程序的具体程序设计 | 第58-63页 |
一、适用量刑程序案件的范围及其启动 | 第58-59页 |
二、量刑程序主体的职责及其作用 | 第59-60页 |
三、量刑庭审程序的合理设计 | 第60-61页 |
四、量刑判决及其说理 | 第61-63页 |
结论 | 第63-6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4-67页 |
致谢 | 第6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