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8页 |
Abstract | 第8-9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20页 |
一、研究背景 | 第9-10页 |
二、研究意义 | 第10-12页 |
(一) 丰富研究生教育内涵 | 第10-11页 |
(二) 保障研究生教育质量 | 第11页 |
(三) 促进国家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 | 第11-12页 |
三、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6页 |
(一)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2-14页 |
(二)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4-16页 |
四、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| 第16-17页 |
(一) 研究方法 | 第16-17页 |
(二) 研究思路 | 第17页 |
五、理论基础 | 第17-19页 |
(一) 多元智能理论 | 第17-18页 |
(二)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| 第18页 |
(三) 激励理论 | 第18-19页 |
六、研究的创新和不足之处 | 第19-20页 |
(一) 研究的创新之处 | 第19页 |
(二) 研究的不足之处 | 第19-20页 |
第二章 教育学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内涵 | 第20-24页 |
一、相关概念界定 | 第20-21页 |
(一) 教育学类 | 第20页 |
(二)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| 第20页 |
(三) 科研能力 | 第20-21页 |
二、教育学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基本构成要素 | 第21-24页 |
(一) 独创能力是核心能力 | 第21-22页 |
(二) 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是基础能力 | 第22页 |
(三) 逻辑判断能力是主要能力 | 第22页 |
(四) 研究资料的开发能力是关键能力 | 第22-23页 |
(五) 知识积累能力是根本能力 | 第23-24页 |
第三章 教育学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现状分析 | 第24-40页 |
一、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 | 第24-25页 |
二、教育学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构成要素分析 | 第25-40页 |
(一) 独创能力 | 第25-28页 |
(二) 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 | 第28-30页 |
(三) 逻辑判断能力 | 第30-33页 |
(四) 研究资料开发的能力 | 第33-36页 |
(五) 知识积累能力 | 第36-40页 |
第四章 教育学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存在问题及成因 | 第40-49页 |
一、存在的主要问题 | 第40-42页 |
(一) 学生的独创能力比较欠缺 | 第40页 |
(二) 学生的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有待提高 | 第40-41页 |
(三) 学生的逻辑判断能力有待加强 | 第41页 |
(四) 学生研究资料的开发能力不强 | 第41-42页 |
(五) 学生知识积累程度不够 | 第42页 |
二、存在问题的成因 | 第42-49页 |
(一) 课程设置不完善 | 第42-44页 |
(二) 研究生相关教育管理制度不健全 | 第44-45页 |
(三) 师生间缺乏有效沟通 | 第45-46页 |
(四) 学校的科研环境不够好 | 第46-47页 |
(五) 学生自身的科研态度不积极 | 第47-49页 |
第五章 教育学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对策 | 第49-54页 |
一、完善课程设置 | 第49-50页 |
(一) 加强基础性课程设置 | 第49页 |
(二) 注重多样性课程设置 | 第49-50页 |
二、健全相关管理制度 | 第50-51页 |
(一) 建立激励和惩罚机制 | 第50页 |
(二) 践行导师评价制 | 第50-51页 |
三、加强导师科学指导 | 第51-52页 |
(一) 注重学生独自思考 | 第51页 |
(二) 鼓励学生独立从事科研工作 | 第51页 |
(三) 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资料 | 第51-52页 |
四、构建良好的科研环境 | 第52-53页 |
(一) 增加科研经费 | 第52页 |
(二) 开拓资源互用渠道 | 第52页 |
(三) 注重科研文化熏陶 | 第52-53页 |
五、树立积极的科研意识 | 第53-54页 |
结论 | 第54-5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5-58页 |
附录 1 | 第58-60页 |
附录 2 | 第60-61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61-63页 |
致谢 | 第6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