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高等教育论文--教师与学生论文

高校青年教师成才动力研究

摘要第1-7页
ABSTRACT第7-14页
导论第14-28页
 一、问题的提出第14-15页
 二、选题意义第15-17页
 三、国内外文献综述第17-24页
 四、研究思路与方法第24-26页
 五、研究的创新点与重难点第26-28页
第一章 高校青年教师成长动力的理论渊源第28-50页
 第一节 中国传统的人的成长动力思想第28-36页
  一、正气自强说第28-29页
  二、经世济民说第29-31页
  三、志向使命说第31-32页
  四、利益驱动说第32-33页
  五、动力境界说第33-36页
 第二节 西方关于人的成长动力思想第36-43页
  一、灵魂、意志动力论第37-38页
  二、主体性动力论第38-39页
  三、神本与人本动力论第39-40页
  四、本能动力论第40-41页
  五、需要动力论第41-43页
 第三节 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成长动力思想第43-50页
  一、物质动力论第43-45页
  二、精神动力论第45-47页
  三、主体能动论第47页
  四、人的成才规律论第47-50页
第二章 高校青年教师成才动力现状分析(上)第50-69页
 第一节 高校青年教师成才动力基本概念第50-56页
  一、高校青年教师第50-51页
  二、高校青年教师成才第51-54页
  三、成才动力第54-56页
 第二节 高校青年教师成才需求特性第56-59页
  一、高校青年教师成才需求的高层次性第57页
  二、高校青年教师成才精神需求的主导性第57-58页
  三、高校青年教师成才物质需求的阶段性第58页
  四、高校青年教师成才需求的动态差异性第58-59页
 第三节 高校青年教师成才动力的基本样态第59-64页
  一、高校青年教师成才的自然动力第59-60页
  二、高校青年教师成才的精神动力第60-61页
  三、高校青年教师成才的社会动力第61-63页
  四、高校青年教师成才的环境动力第63-64页
 第四节 高校青年教师成才动力的群体性特征第64-69页
  一、“高能”的挑战使职业发展的愿望强烈第65-66页
  二、“高薪”的诘问使收入改善的负担沉重第66页
  三、“高位”的压力使专业职务晋升的需求迫切第66-67页
  四、“高情商”的缠绕使成才的心理压力持续第67-69页
第三章 高校青年教师成才动力的现状分析(下)第69-105页
 第一节 高校青年教师成才动力的实证调查情况第69-77页
  一、问卷的设计和收发情况第69-70页
  二、样本中高校青年教师基本情况第70-77页
 第二节 高校青年教师成才动力实证调查分析第77-93页
  一、高校青年教师成才动力需求现状第77-82页
  二、高校青年教师群体性成才动力需求差异分析第82-91页
  三、实证调查动力样态分析第91-93页
 第三节 成才动力样态差异中的制约因素分析第93-105页
  一、自然动力“失位”的制约因素分析第93-96页
  二、环境动力“降位”的制约因素分析第96-99页
  三、成就动力“上位”的制约因素分析第99-101页
  四、社会动力与精神动力“换位”的制约因素分析第101-105页
第四章 高校青年教师成才动力的要素、结构与生成机制第105-126页
 第一节 高校青年教师成才动力要素第105-109页
  一、成才素养要素第106页
  二、成才目标要素第106-107页
  三、成才需要要素第107-108页
  四、成才态度要素第108页
  五、成才行为要素第108-109页
 第二节 高校青年教师成才动力要素的结构第109-112页
  一、成才素养是成才动力形成的基础第110页
  二、成才目标是成才动力形成的统领第110-111页
  三、成才需要是成才动力形成的驱动第111页
  四、成才态度是成才动力形成的关键第111页
  五、成才行为是成才动力形成的手段第111-112页
 第三节 高校青年教师成才动力的形成环境第112-114页
 第四节 高校青年教师成才动力的生成机制第114-126页
  一、需要催生成才动力第114-116页
  二、目标诱发成才动力第116-117页
  三、精神激发成才动力第117-120页
  四、环境涵养成才动力第120-122页
  五、实践强化成才动力第122-126页
第五章 高校青年教师成才动力的提升策略第126-158页
 第一节 创新思想政治工作,提升精神动力水平第126-135页
  一、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理念第126-127页
  二、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第127-130页
  三、思想政治工作着力拓展精神动力内涵第130-133页
  四、完善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机制第133-135页
 第二节 建立共同愿景,促进社会动力和谐第135-137页
  一、建立共同发展目标第135-136页
  二、树立和谐成才理念第136页
  三、推动教学科研团队建设第136-137页
  四、积极开展帮扶活动第137页
 第三节 优化发展环境,提高环境动力涵养第137-143页
  一、塑造青年教师成才的文化环境。第137-138页
  二、优化青年教师成才的制度环境。第138-140页
  三、社会环境催生青年教师成才动力第140-142页
  四、凸显环境中的青年教师主体地位第142-143页
 第四节 解决实际问题,保障自然动力发展第143-146页
  一、保障和激发成才需要第143页
  二、提升职业技能和敬业精神第143-144页
  三、支持勉励青年教师逆境中成才第144-145页
  四、帮助解决青年教师的生活需要第145-146页
 第五节 完善评价激励表彰机制,引导成就动力方向第146-151页
  一、正确引导成就动力第146-147页
  二、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第147-149页
  三、找准激励机制着力点第149-151页
  四、完善考核表彰机制第151页
 第六节 以人为本,全面提升青年教师成才动力境界第151-158页
  一、树立以教师为本的理念第152-154页
  二、强化全面成才的理想境界第154-156页
  三、为教师全面成才提供专业化精致化服务第156-158页
结束语第158-160页
参考文献第160-169页
致谢第169页

论文共16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我国商业人寿保险所得税法律制度研究
下一篇:信息安全风险分析方法与风险感知实证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