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2页 |
1 绪论 | 第12-19页 |
·选题背景 | 第12-13页 |
·研究意义及目的 | 第13-16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3-15页 |
·研究目的 | 第15-16页 |
·研究内容和框架 | 第16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6-18页 |
·本文的创新点 | 第18-19页 |
2 产业竞争力理论与文献综述 | 第19-28页 |
·产业竞争力的基本理论 | 第19-24页 |
·比较优势理论 | 第19页 |
·资源禀赋理论 | 第19-20页 |
·钻石模型理论 | 第20-23页 |
·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双重理论 | 第23-24页 |
·不同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研究 | 第24-27页 |
·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| 第24-26页 |
·其他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 | 第26-27页 |
·总结 | 第27-28页 |
3 基于钻石模型的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现状分析 | 第28-44页 |
·要素条件 | 第28-33页 |
·初级生产要素 | 第28-29页 |
·高级生产要素 | 第29-33页 |
·需求条件 | 第33-35页 |
·我国新能源汽车需求空间广阔 | 第33-34页 |
·现阶段我国消费者购买意愿不强 | 第34页 |
·我国政府主导的市场需求 | 第34-35页 |
·相关产业与支柱性产业 | 第35-37页 |
·新能源汽车相关产业概况 | 第35页 |
·电池、电机、电控三大关键上游产业 | 第35-37页 |
·企业战略、企业结构与竞争状况 | 第37-40页 |
·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竞争状况 | 第38-39页 |
·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产业联盟状况 | 第39-40页 |
·政府政策 | 第40-44页 |
·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规划 | 第40-41页 |
·促进推广的措施 | 第41-42页 |
·其他政策 | 第42-44页 |
4 基于钻石模型的我国新能源汽车竞争力综合评价 | 第44-56页 |
·要素条件——以技术资源为例 | 第44-46页 |
·我国新能源汽车研发投入与国外企业的对比 | 第44-46页 |
·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核心技术与国外的对比 | 第46页 |
·总结 | 第46页 |
·需求条件——以销量为例 | 第46-49页 |
·国内新能源汽车需求规模 | 第46-47页 |
·国外新能源汽车需求规模 | 第47-48页 |
·总结 | 第48-49页 |
·相关产业与支柱性产业——以锂离子电池产业为例 | 第49-52页 |
·锂电池的世界市场份额对比 | 第49-51页 |
·锂电池技术专利数量的对比 | 第51-52页 |
·总结 | 第52页 |
·企业战略与企业结构——以典型企业为例 | 第52-54页 |
·我国新能源汽车典型企业的竞争策略 | 第52-53页 |
·国外新能源汽车典型企业的竞争策略 | 第53页 |
·总结 | 第53-54页 |
·政府政策 | 第54-56页 |
·财政政策对比 | 第54页 |
·国家创新示范工程的对比 | 第54-55页 |
·总结 | 第55-56页 |
5 提升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的国际经验借鉴与政策建议 | 第56-66页 |
·主要发达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优势及经验分析 | 第56-62页 |
·美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优势分析 | 第56-59页 |
·日本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优势分析 | 第59-62页 |
·对中国的启示与政策建议 | 第62-64页 |
·市场机制与政府干预协调发展 | 第62-63页 |
·提高我国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认知的建议 | 第63-64页 |
·研究局限性及展望 | 第64-66页 |
·本文研究局限 | 第64-65页 |
·本文研究展望 | 第65-6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6-72页 |
后记 | 第72-7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