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2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2-19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12-13页 |
·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13-14页 |
·相关研究综述 | 第14-16页 |
·国外相关研究 | 第14-15页 |
·国内相关研究 | 第15-16页 |
·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| 第16-19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16-17页 |
·研究技术路线 | 第17-19页 |
第二章 西北地区民用航空业发展现状分析 | 第19-28页 |
·西北地区民用航空业背景介绍 | 第19-20页 |
·西北地区民用航空业发展机遇 | 第20-22页 |
·西北地区民用航空业发展的政策机遇 | 第20-21页 |
·西北地区民用航空业发展的市场机遇 | 第21页 |
·其他运输方式对西北地区民用航空业发展的支撑 | 第21-22页 |
·航空制造业对西北地区民用航空业发展的支撑 | 第22页 |
·西北地区民用航空业发展概况 | 第22-23页 |
·西北地区民用航空业存在的问题 | 第23-28页 |
·运输航空 | 第23-25页 |
·通用航空 | 第25-28页 |
第三章 西北地区民用航空业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性评价体系研究 | 第28-44页 |
·评价思路 | 第28-29页 |
·评价原则 | 第29-30页 |
·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| 第30-34页 |
·西北地区区域经济子系统指标 | 第30-32页 |
·西北地区民用航空业子系统指标 | 第32-34页 |
·西北地区民用航空业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性评价方法及模型 | 第34-44页 |
·主成分分析法 | 第35-36页 |
·确定主成分个数的方法 | 第36-37页 |
·主成分分析法的优点 | 第37-38页 |
·子系统综合发展水平指数 | 第38-39页 |
·西北地区民用航空业发展评价模型 | 第39-44页 |
第四章 西北地区民用航空业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性评价分析 | 第44-54页 |
·西北地区社会经济现状分析 | 第44-46页 |
·西北地区总体概况 | 第44页 |
·西北地区经济发展概况 | 第44-46页 |
·西北地区民用航空系统与区域经济系统综合发展水平指数计算 | 第46-48页 |
·计算系统综合发展水平指数在SPSS中的操作 | 第46-47页 |
·西北地区民用航空系统与区域经济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值 | 第47-48页 |
·西北地区民用航空系统与区域经济系统协调发展指数 | 第48-50页 |
·区域民用航空系统与区域经济系统协调发展指数的横向比较 | 第50-52页 |
·与全国总体情况的比较 | 第50-52页 |
·与其他六大地区比较 | 第52页 |
·评价结果 | 第52-54页 |
第五章 西北地区民用航空业发展的建议 | 第54-59页 |
·有关政策支持的建议 | 第54-56页 |
·统一对发展西北地区民用航空业意义的认识 | 第54页 |
·明确民用航空业在西北地区的公共服务性质 | 第54-55页 |
·建立多渠道的财政投融资机制 | 第55页 |
·充分利用空域资源 | 第55-56页 |
·促进运输航空发展的建议 | 第56-57页 |
·完善支线机场布局,推进支线机场建设 | 第56页 |
·税收政策和财政补贴的支持 | 第56-57页 |
·降低市场准入门槛,鼓励多方面力量开发支线航空市场 | 第57页 |
·针对不同的支线航空市场灵活进行运力的投放 | 第57页 |
·促进通用航空发展的建议 | 第57-59页 |
·降低通用航空市场准入门槛 | 第57-58页 |
·合理规划与布局通用航空机场 | 第58页 |
·开放低空空域 | 第58页 |
·区别对待通用航空与运输航空安全标准 | 第58-59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59-61页 |
·本文结论 | 第59-60页 |
·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| 第60-6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1-64页 |
附录 | 第64-71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| 第71-72页 |
致谢 | 第7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