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7页 |
| Abstract | 第7-12页 |
| 0. 导论 | 第12-17页 |
| ·司法问题与研究意义 | 第12页 |
| ·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认定的研究现状 | 第12-15页 |
| ·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| 第15页 |
| ·本文的研究思路与结构 | 第15-17页 |
| 1.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认定的总体把握 | 第17-22页 |
| ·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基本性质——非法集资犯罪之一 | 第17-19页 |
| ·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基本构成 | 第19-20页 |
| ·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行为的基本特征 | 第20-22页 |
| 2.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认定中疑难问题解决 | 第22-42页 |
| ·主体要件:是否包含了具有吸收公众存款资格的金融机构 | 第22-23页 |
| ·客观方面 | 第23-39页 |
| ·“非法吸收”与“变相吸收”内涵的把握与认定 | 第23-31页 |
| ·“非法吸收”与“变相吸收”表现形式的把握与认定 | 第31-36页 |
| ·“吸收”后资金的“使用”问题 | 第36-39页 |
| ·后果考量:如何理解“扰乱金融秩序” | 第39-42页 |
| 3.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认定中的重要界限把握 | 第42-58页 |
| ·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与几种常见合法融资活动的界限 | 第42-47页 |
| ·与合法民间借贷的区别 | 第42-44页 |
| ·与合法委托理财的区别 | 第44-47页 |
| ·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与几种“刑法另有规定”的非法集资犯罪的区别 | 第47-58页 |
| ·与集资诈骗罪的界限 | 第47-50页 |
| ·与擅自发行股票、公司、企业债券罪的界限 | 第50-52页 |
| ·与公募基金的非法经营罪的界限 | 第52-54页 |
| ·与欺诈发行股票、债券罪的界限 | 第54-55页 |
| ·与组织、领导传销活动罪的界限 | 第55-58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8-60页 |
| 后记 | 第60-61页 |
| 致谢 | 第61-62页 |
|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| 第6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