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犯罪的未得逞
| 摘要 | 第1-8页 |
| Abstract | 第8-12页 |
| 1、导论 | 第12-20页 |
| ·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| 第12页 |
| ·犯罪未得逞的研究现状 | 第12-19页 |
| ·外国刑法中的犯罪未得逞概述 | 第12-16页 |
| ·中国刑法中的犯罪未得逞概述 | 第16-19页 |
| ·研究方法 | 第19-20页 |
| 2、对“未得逞”的话语体系界定 | 第20-34页 |
| ·生活话语上的“未得逞” | 第20-25页 |
| ·“未”字的由来 | 第20-21页 |
| ·“得”字的由来 | 第21-23页 |
| ·“逞”字的由来 | 第23-25页 |
| ·小结 | 第25页 |
| ·刑法术语上的“未得逞” | 第25-32页 |
| ·大陆法系犯罪未得逞的刑事立法分析 | 第25-27页 |
| ·英美法系犯罪未得逞的刑事立法分析 | 第27-29页 |
| ·中国刑法犯罪未得逞的刑事立法分析 | 第29-32页 |
| ·小结 | 第32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32-34页 |
| 3、对犯罪未得逞认定标准的探索 | 第34-48页 |
| ·行为犯的犯罪未得逞 | 第34-38页 |
| ·对行为犯的分析 | 第34-37页 |
| ·行为犯未得逞的标准 | 第37-38页 |
| ·结果加重犯的犯罪未得逞 | 第38-42页 |
| ·对结果加重犯的分析 | 第38-40页 |
| ·结果加重犯未得逞的标准 | 第40-42页 |
| ·数额犯的犯罪未得逞 | 第42-46页 |
| ·对数额犯的分析 | 第42-44页 |
| ·数额犯未得逞的标准 | 第44-46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6-48页 |
| 4、犯罪未得逞标准的应用——以盗窃罪为例 | 第48-59页 |
| ·普通盗窃的犯罪未得逞 | 第48-50页 |
| ·非数额型盗窃罪的未得逞 | 第50-57页 |
| ·多次盗窃未得逞的认定 | 第50-51页 |
| ·入户盗窃未得逞的认定 | 第51-53页 |
| ·携带凶器盗窃未得逞的认定 | 第53-54页 |
| ·扒窃未得逞的认定 | 第54-57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57-59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9-62页 |
| 后记 | 第62-63页 |
| 致谢 | 第63-64页 |
|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| 第6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