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MT特质、动态能力与企业绩效:非线性关联关系的实证研究
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12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2-19页 |
·研究背景及选题依据 | 第12-14页 |
·实践背景 | 第12页 |
·理论背景 | 第12-14页 |
·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 | 第14-15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14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4-15页 |
·研究思路与框架结构 | 第15-17页 |
·研究思路 | 第15-16页 |
·研究框架 | 第16-17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7页 |
·可能的创新之处 | 第17-19页 |
第二章 文献综述 | 第19-34页 |
·动态能力的文献回顾 | 第19-24页 |
·动态能力概念界定的研究 | 第19-20页 |
·动态能力表现形式的研究 | 第20-21页 |
·动态能力演化机制的研究 | 第21-22页 |
·动态能力与竞争优势理论关系的研究 | 第22-23页 |
·动态能力与企业绩效实证关系的研究 | 第23页 |
·动态能力相关研究现状述评 | 第23-24页 |
·高层管理团队的文献回顾 | 第24-28页 |
·高层管理团队概念界定的研究 | 第24-25页 |
·高管团队一般特征变量的研究 | 第25-27页 |
·高管团队异质性特征变量的研究 | 第27-28页 |
·高层管理团队相关研究现状述评 | 第28页 |
·环境动态性的文献回顾 | 第28-32页 |
·环境动态性概念界定的研究 | 第29页 |
·环境动态性表现形式的研究 | 第29-30页 |
·环境动态性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 | 第30-31页 |
·环境动态性相关研究现状述评 | 第31-32页 |
·文献综述的启示 | 第32-34页 |
第三章 研究模型与理论假设 | 第34-45页 |
·概念界定与维度构成 | 第34-36页 |
·动态能力的内涵及构成维度 | 第34-35页 |
·高管团队特质的内涵及构成维度 | 第35-36页 |
·环境动态性的内涵 | 第36页 |
·研究模型构建 | 第36-39页 |
·动态能力与企业绩效的关系 | 第36-37页 |
·高管团队与动态能力及企业绩效的关系 | 第37-38页 |
·环境动态性与动态能力及企业绩效的关系 | 第38-39页 |
·研究理论假设 | 第39-45页 |
·动态能力与企业绩效 | 第39-41页 |
·TMT特质的调节作用 | 第41-43页 |
·环境动态性的调节作用 | 第43-45页 |
第四章 问卷设计与数据回收 | 第45-51页 |
·调查问卷设计 | 第45-49页 |
·调查背景与填写说明 | 第45页 |
·企业的基本信息 | 第45-46页 |
·企业外部环境的动态程度的题项设置 | 第46页 |
·高管团队特质构成维度的题项设置 | 第46-47页 |
·动态能力构成维度的题项设置 | 第47-48页 |
·企业绩效构成维度的题项设置 | 第48-49页 |
·问卷发放和数据回收 | 第49-50页 |
·数据分析方法与工具 | 第50-51页 |
第五章 实证分析与假设验证 | 第51-69页 |
·样本描述统计 | 第51-53页 |
·变量测量的信度 | 第53-57页 |
·环境动态性变量测量的信度 | 第53-54页 |
·高管团队特质变量测量的信度 | 第54页 |
·动态能力变量测量的信度 | 第54-55页 |
·企业绩效变量测量的信度 | 第55-56页 |
·信度统计分析结果对比分析 | 第56-57页 |
·控制变量的测量 | 第57页 |
·构建效度的测量 | 第57-61页 |
·环境动态性题项的效度检验 | 第57-58页 |
·高管团队特质题项的效度检验 | 第58-59页 |
·动态能力题项的效度检验 | 第59-60页 |
·企业绩效题项的效度检验 | 第60-61页 |
·研究假设的验证检验 | 第61-65页 |
·动态能力与企业绩效的假设检验 | 第61-62页 |
·高管团队特质调节作用的假设检验 | 第62-63页 |
·环境动态性调节作用的假设检验 | 第63-65页 |
·实证结果 | 第65-67页 |
·研究启示 | 第67-69页 |
·对理论研究的启示 | 第67-68页 |
·对管理实践的启示 | 第68-69页 |
结论与讨论 | 第69-73页 |
一、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| 第69-71页 |
二、研究的不足和未来发展方向 | 第71-7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3-81页 |
致谢 | 第81-82页 |
附录1:调查问卷 | 第82-84页 |
附录2:个人简历、参与项目与发表论文 | 第8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