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化学工业论文--制药化学工业论文--中草药制剂的生产论文

抗氧化六味生物片制备工艺与质量标准研究

摘要第1-10页
Abstract第10-12页
前言第12-19页
 1 研究意义第12页
 2 研究的创新点第12-13页
 3 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-18页
 4 课题研究内容第18-19页
第一部分 LW-PSB 冻干粉的制备与处方前研究第19-26页
 1 仪器与材料第19-20页
   ·仪器第19-20页
   ·材料第20页
 2 方法与结果第20-25页
   ·制备豆浆培养基第20页
   ·制备六味地黄发酵液第20页
   ·制备六味地黄汤光合细菌代谢液第20-21页
   ·制备 LW-PSB 冻干粉第21页
   ·LW-PSB 冻干粉粉体学基本性质的测定第21-25页
     ·流动性考察第21页
     ·压缩性考察第21-22页
     ·吸湿性考察第22-24页
     ·临界相对湿度的考察第24-25页
 3 小结与讨论第25-26页
第二部分 片芯处方与制备工艺的研究第26-39页
 1 仪器与材料第26-27页
   ·仪器第26页
   ·材料第26-27页
 2 方法与结果第27-37页
   ·压片方法的筛选第27页
   ·片芯的制备工艺第27页
   ·辅料的筛选第27-32页
     ·填充剂的筛选第27-28页
     ·崩解剂的筛选第28-30页
     ·黏合剂的筛选第30-31页
     ·润滑剂用量的筛选第31-32页
   ·处方的确定第32页
   ·颗粒质量标准考察第32-36页
     ·制粒粒度的筛选第32页
     ·颗粒流动性考察第32-33页
     ·含水量考察第33页
     ·压缩性考察第33-34页
     ·吸湿性考察第34-35页
     ·临界相对湿度的考察第35-36页
   ·压片的工艺考察第36-37页
     ·片重规格及冲模规格的筛选第36页
     ·片芯硬度的筛选第36-37页
   ·工艺验证第37页
 3 小结与讨论第37-39页
   ·小结第37-38页
   ·讨论第38-39页
第三部分 包衣处方与工艺研究第39-47页
 1 仪器和材料第39页
   ·仪器第39页
   ·材料第39页
 2 方法与结果第39-45页
   ·包衣片剂的质量要求第39-40页
     ·片芯要求第39-40页
     ·片芯硬度的要求第40页
     ·衣层的要求第40页
   ·包衣液的配制第40页
   ·包衣工艺参数考察第40-43页
     ·进风温度与片床温度第40-41页
     ·喷液速率第41页
     ·雾化压力第41页
     ·枪-床距离第41页
     ·包衣锅转速第41-42页
     ·投料量第42页
     ·固化温度第42页
     ·包衣工艺参数的确定第42-43页
   ·包衣工艺优化第43-44页
     ·正交试验设计第43页
     ·考察指标确定第43-44页
     ·正交试验结果第44页
   ·工艺验证第44-45页
 3 小结与讨论第45-47页
   ·小结第45页
   ·讨论第45-47页
第四部分 质量标准研究第47-59页
 1 仪器与材料第47-48页
   ·仪器第47页
   ·材料第47-48页
 2 方法与结果第48-57页
   ·外观检查第48页
   ·重量差异第48页
   ·崩解时限第48-49页
   ·薄层鉴别第49-50页
     ·对照品溶液制备第49页
     ·供试品溶液制备第49页
     ·空白对照溶液制备第49页
     ·薄层色谱法第49-50页
   ·丹皮酚含量测定第50-55页
     ·色谱条件第50页
     ·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第50页
     ·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第50页
     ·空白对照溶液的制备第50页
     ·系统适用性试验第50-52页
     ·线性关系考察第52页
     ·精密度试验第52-53页
     ·稳定性试验第53页
     ·重复性试验第53-54页
     ·加样回收率试验第54页
     ·样品含量测定第54-55页
   ·β-胡萝卜素含量测定第55-57页
     ·对照品溶液制备第55页
     ·供试品溶液制备第55页
     ·最大吸收波长的选择第55页
     ·标准曲线的绘制第55-56页
     ·精密度试验第56页
     ·重复性试验第56页
     ·稳定性试验第56页
     ·加样回收试验第56页
     ·样品β-胡萝卜素含量测定第56-57页
 3 小结与讨论第57-59页
   ·小结第57页
   ·讨论第57-59页
第五部分 初步稳定性研究第59-67页
 1 仪器与材料第59-60页
   ·仪器第59页
   ·材料第59-60页
 2 方法与结果第60-66页
   ·实验方法第60页
   ·检测项目第60-61页
   ·高湿试验第61-62页
   ·高温试验第62-63页
   ·光照试验第63-64页
   ·加速试验第64-65页
   ·长期试验第65-66页
 3 小结与讨论第66-67页
   ·小结第66页
   ·讨论第66-67页
第六部分 抗氧化六味生物片质量标准草案第67-70页
全文总结第70-72页
参考文献第72-75页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5-76页
致谢第76页

论文共7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EGFR二聚体界面靶向单克隆抗体
下一篇:适度干旱胁迫调控甘草次级代谢分子机制的初步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