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初等教育论文--教学理论、教学法论文--课程论文

现象学教育学视野下的学校课程开发研究--以武昌实验小学为例

摘要第1-7页
Abstract第7-9页
目录第9-12页
一、绪论第12-18页
 (一) 选题的依据第12页
 (二) 选题的意义第12-14页
  1. 理论意义第13页
  2. 现实意义第13-14页
 (三) 文献综述第14-16页
  1. 现象学研究现状第14-15页
  2. 学校课程开发的相关研究第15-16页
 (四) 研究过程与方法第16-18页
  1. 研究过程第16-17页
  2. 研究方法第17页
  3. 创新点第17-18页
二、概念解析第18-23页
 (一) 现象学第18页
 (二) 现象学教育学第18-20页
  1. 现象学教育学的主要观点第19页
  2. 现象学教育学研究方法第19-20页
 (三) 学校课程第20-23页
  1. 学校课程含义第20页
  2. 学校课程与校本课程的辨析第20-21页
  3. 学校课程开发第21-23页
三、现象学教育学对学校课程开发的启示第23-29页
 (一) 学校课程内容生活化第23-24页
  1. 注重生活经验,关注学生需要第23页
  2. 超越知识束缚,关注生活世界第23-24页
 (二) 学校课程回归儿童生活世界第24-25页
  1. 生活世界:学校课程开发的源泉第24页
  2. 生活世界:学校课程开发的落脚点第24-25页
 (三) 学校课程实施方式注重师生的交流与对话第25-27页
  1. 发挥交互主体作用,师生共同发展第25-26页
  2. 建立平等、民主、和谐的师生关系第26-27页
 (四) 学校课程结构动态化、多样化第27-29页
  1. 多样化:关注学生的差异性第27页
  2. 动态化:关注生活世界的复杂性第27-29页
四、现象学教育学视野下的武昌实验小学课程开发研究第29-41页
 (一) 武昌实验小学学校课程简介第29-30页
 (二) 学校课程开发价值取向及目的的现象学审视第30-33页
  1. 学校课程开发的价值取向:“实验精神”第30-31页
  2. 学校课程开发的目的:学生成长,教师专业发展第31-33页
   (1) 给每一个孩子参与的机会第31-32页
   (2) 给每一个孩子目标和希望第32页
   (3) 让每一个孩子有开阔的视野第32-33页
   (4) “人人做项目”,培养教师的实验习惯第33页
   (5) 提升教师的实验能力第33页
 (三) 学校课程体系的现象学审视第33-35页
  1. 学校课程体系整体化、结构化第33-35页
  2. 学校课程内容生活化、情景化第35页
 (四) 学校课程实施方式的现象学审视第35-37页
  1. 采用对话交流式的教学形式,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的交互作用第36-37页
  2. 对话交流教学形式给学生和教师带来的变化第37页
 (五) 学校课程评价与检测的现象学审视第37-41页
  1. 评价主体多元化的保障:信任第39页
  2. 评价方式多样化的保障:自由第39-41页
五、结论第41-42页
 (一) 结论第41页
 (二) 反思与展望第41-42页
参考文献第42-44页
致谢第44页

论文共4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“符号期”儿童绘画与创造力培养研究
下一篇:美术教育对儿童智力培养的策略--基于视觉文化时代的思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