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
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3页 |
绪论 | 第13-19页 |
一、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| 第13-15页 |
二、文献述评 | 第15-16页 |
(一) 国外研究述评 | 第15-16页 |
(二) 国内研究述评 | 第16页 |
三、研究的方法与内容 | 第16-19页 |
(一) 研究方法 | 第16-17页 |
(二) 研究内容与思路 | 第17-19页 |
第一章 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概述 | 第19-27页 |
一、思想道德教育的概念 | 第19-20页 |
二、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| 第20-23页 |
(一) 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目标 | 第20-22页 |
(二) 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 | 第22-23页 |
三、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原则 | 第23-24页 |
(一)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| 第23页 |
(二) 自我教育与外部教育相结合 | 第23-24页 |
(三) 言教与身教相结合 | 第24页 |
四、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| 第24-27页 |
(一) 社会转型背景下的迫切要求 | 第24-25页 |
(二) 经济体制改革对德育教育的新要求 | 第25页 |
(三) 新媒体以及西方思潮对德育教育的冲击 | 第25-27页 |
第二章 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现状调查 | 第27-39页 |
一、调查对象与方法 | 第27页 |
二、调查结果分析 | 第27-39页 |
(一) 教育方法 | 第28-30页 |
(二) 教育内容 | 第30-32页 |
(三) 教育目标 | 第32-35页 |
(四) 考核方式 | 第35-37页 |
(五) 教育效果 | 第37-39页 |
第三章 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| 第39-51页 |
一、学校原因 | 第39-41页 |
(一) 思想道德教育队伍建设滞后 | 第39-40页 |
(二) 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缺乏针对性 | 第40-41页 |
二、社会原因 | 第41-45页 |
(一) 大众传媒的消极影响 | 第41-42页 |
(二) 多元文化思潮的冲击 | 第42-43页 |
(三) 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| 第43-44页 |
(四) 德育在教育中处于劣势地位 | 第44-45页 |
三、家庭原因 | 第45-47页 |
(一) 家长对子女过分“关爱” | 第45-46页 |
(二) 不良的家庭道德教育 | 第46页 |
(三) 家庭关系不和谐 | 第46-47页 |
(四) 家庭经济因素 | 第47页 |
四、学生自身原因 | 第47-51页 |
(一) 大学生辨别是非能力差 | 第47-49页 |
(二) 大学生对思政课程不够重视 | 第49-51页 |
第四章 加强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对策 | 第51-63页 |
一、实施高校大学生道德教育改革 | 第51-55页 |
(一) 改进思想道德教育的方法 | 第51-52页 |
(二) 拓宽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 | 第52-53页 |
(三) 增加社会实践活动 | 第53-54页 |
(四) 加强教师队伍的整体建设 | 第54页 |
(五) 完善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体系架构 | 第54-55页 |
二、营造良好的思想教育社会软环境 | 第55-58页 |
(一) 将社会环境净化成对大学生有益的环境 | 第55-56页 |
(二) 构建有益于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舆论环境 | 第56-57页 |
(三) 努力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 | 第57-58页 |
三、注重家庭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作用 | 第58-60页 |
(一)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要形成了合力 | 第58-60页 |
(二) 重视孩童时期和睦家庭的建立 | 第60页 |
四、加强当代大学生自我道德教育 | 第60-63页 |
(一) 注重思想道德教育的实践环节 | 第60-61页 |
(二) 培养大学生的自律意识 | 第61-63页 |
结束语 | 第63-6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5-71页 |
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| 第71-73页 |
附录 | 第73-77页 |
致谢 | 第7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