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法律论文--中国法律论文--民法论文

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权的法律保护

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7页
目录第7-9页
引言第9-11页
一、个人信息权概述第11-18页
 (一) 个人信息权的概念和属性第11-15页
  1. 个人信息与个人信息权的概念第11-12页
  2. 个人信息权的法律属性第12-15页
 (二) 个人信息权是一项独立的民事权利第15-18页
  1. 个人信息权成为一项独立权利的必要性第15页
  2. 个人信息权成为一项独立权利的意义第15-18页
二、我国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权法律保护现状第18-31页
 (一) 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权侵权问题严重第18-20页
  1. 来自政府层面的侵权第18页
  2. 来自企业层面的侵权第18-19页
  3. 来自个人层面的侵权第19-20页
 (二) 我国对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权的保护第20-25页
  1. 当前对个人信息权的法律保护第20-23页
  2. 目前法律对个人信息权保护的缺陷第23-25页
 (三) 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权保护不足的原因第25-31页
  1. 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权发展迅速、情况复杂第25-28页
  2. 个人信息权的权力结构复杂化第28-29页
  3. 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相对滞后第29-31页
三、国外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权的保护与借鉴第31-37页
 (一) 欧盟的个人信息保护第31-32页
 (二) 美国的个人信息保护第32-33页
 (三) 评述及借鉴第33-37页
  1. 对欧盟、美国两种保护模式评述第33-34页
  2. 欧盟与美国的个人信息保护对我国的启发与借鉴第34-37页
四、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权保护的若干建议第37-43页
 (一) 制定完善的法律保护个人信息权第37-39页
  1. 建立完善的个人信息权民法保护体系第37-38页
  2. 出台统一的《个人信息保护法》第38-39页
 (二) 以行业自律模式强化个人信息权的保护第39-41页
  1. 强化行业自律模式第39-40页
  2. 加强对市场的监管第40-41页
 (三) 以实名制限制个人信息权侵权第41-43页
  1. 个人层面的个人信息权侵权第41页
  2. 坚持网络实名制第41-43页
五、结论第43-44页
参考文献第44-47页
致谢第47-48页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48-49页

论文共4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新时期再谈政府诚信建设
下一篇:台湾地区《大学法》与大陆《高等教育法》比较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