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西风景名胜区户外游憩设施规划的研究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7-16页 |
·选题背景 | 第7页 |
·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7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7-15页 |
·国外研究现状 | 第7-9页 |
·国外相关研究的启示 | 第9-11页 |
·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1-15页 |
·研究内容和方法 | 第15-16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15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5-16页 |
第二章 风景名胜区户外游憩设施规划的理论基础 | 第16-22页 |
·相关概念的论述 | 第16-18页 |
·风景名胜区的概念 | 第16页 |
·游憩的概念 | 第16-17页 |
·风景名胜区户外游憩设施的概念 | 第17页 |
·户外游憩设施规划与户外游憩设施设计的区别 | 第17-18页 |
·风景名胜区户外游憩设施的类型 | 第18页 |
·游憩活动规律 | 第18-19页 |
·儿童游憩活动规律 | 第18页 |
·青年人游憩活动规律 | 第18-19页 |
·中年人游憩活动规律 | 第19页 |
·老年人游憩活动规律 | 第19页 |
·游憩空间布局理论 | 第19-21页 |
·游憩活动与环境、设施的关系 | 第19页 |
·游憩活动之间相互关系 | 第19页 |
·游憩活动的空间布局模式 | 第19-20页 |
·集聚与分散 | 第20页 |
·单体选址 | 第20-21页 |
·游憩规划的相关原则和理念 | 第21-22页 |
·地方原则 | 第21页 |
·生态原则 | 第21页 |
·功能与审美并重 | 第21-22页 |
第三章 现状研究及原因探析 | 第22-32页 |
·江西风景名胜区规划的现状 | 第22页 |
·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| 第22-29页 |
·主要问题 | 第22-24页 |
·详细分析 | 第24-29页 |
·不足的原因探析 | 第29-32页 |
·投入不足 | 第29-30页 |
·错位开发 | 第30页 |
·管理薄弱 | 第30页 |
·研究滞后 | 第30页 |
·认识偏差 | 第30-31页 |
·规划缺失 | 第31-32页 |
第四章 实证研究 | 第32-45页 |
·三清山景区现状分析 | 第32-39页 |
·景区概况 | 第32页 |
·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不足 | 第32-33页 |
·主要游憩项目 | 第33页 |
·户外游憩设施单体选址与环境规划分析 | 第33-37页 |
·改进措施与建议 | 第37-39页 |
·梅岭狮子峰景区现状分析 | 第39-45页 |
·景区概况 | 第39页 |
·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不足 | 第39页 |
·主要游憩项目 | 第39页 |
·户外游憩设施单体选址与环境规划分析 | 第39-44页 |
·改进措施与建议 | 第44-45页 |
第五章 提升对策 | 第45-48页 |
·重视风景名胜区户外游憩设施的功能和作用 | 第45页 |
·风景名胜区户外游憩设施规划的原则 | 第45-46页 |
·以人为本 | 第45页 |
·生态环保 | 第45页 |
·保护与开发相结合 | 第45-46页 |
·突出自然与文化 | 第46页 |
·具体措施与建议 | 第46-48页 |
·总结经验,科学规划 | 第46页 |
·传统与现代相结合 | 第46-47页 |
·与环境的有机融合与布局 | 第47页 |
·注重地方文化与特色 | 第47页 |
·关注游憩环境容量 | 第47-48页 |
第六章 结语与展望 | 第48-49页 |
·结语 | 第48页 |
·展望 | 第48-4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9-52页 |
致谢 | 第5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