城市综合性公园边缘空间的设计与研究--以南昌市综合性公园为例
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1 绪论 | 第8-15页 |
·选题背景 | 第8页 |
·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8-9页 |
·研究的目的 | 第8-9页 |
·研究的意义 | 第9页 |
·相关概念的界定 | 第9-10页 |
·边缘 | 第9页 |
·边缘空间 | 第9-10页 |
·国内外研究动态 | 第10-13页 |
·国外研究动态 | 第10-11页 |
·国内研究动态 | 第11-13页 |
·研究范围与内容 | 第13页 |
·研究范围 | 第13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13页 |
·研究方法及框架 | 第13-15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3页 |
·研究框架 | 第13-15页 |
2 边缘空间的特征及构成要素 | 第15-23页 |
·边缘空间与人的行为分析 | 第15-21页 |
·边缘空间与人行为空间的内在联系 | 第15-16页 |
·边缘空间中人的行为方式 | 第16-17页 |
·边缘空间促进行为的方式 | 第17-19页 |
·边缘空间对人类行为的影响因子 | 第19-21页 |
·边缘空间与核心空间的对应关系分析 | 第21-23页 |
·边缘空间奠定核心空间的存在 | 第21页 |
·“核心空间”的主导作用 | 第21-22页 |
·边缘空间与核心空间的相对性与动态转化 | 第22-23页 |
3 综合性公园边缘空间功能特征与相关要素分析 | 第23-32页 |
·综合性公园边缘空间的功能与特征 | 第23-25页 |
·综合性公园边缘空间的功能 | 第23-24页 |
·综合性公园边缘空间的特征 | 第24-25页 |
·综合性公园边缘空间的类型及特征 | 第25-26页 |
·与城市道路相邻的边缘空间 | 第25页 |
·与居住用地相邻的边缘空间 | 第25-26页 |
·与商业用地相邻的边缘空间 | 第26页 |
·与城市水域相邻的边缘空间 | 第26页 |
·与城市文物古迹相邻的边缘空间 | 第26页 |
·城市公园边缘空间的构成要素 | 第26-32页 |
·地形 | 第26-27页 |
·植物 | 第27-28页 |
·建筑 | 第28页 |
·铺装广场 | 第28页 |
·景观小品 | 第28-29页 |
·园路 | 第29-30页 |
·水体 | 第30页 |
·围墙和栏杆 | 第30-32页 |
4 案例分析 | 第32-48页 |
·南昌市八一公园 | 第32-41页 |
·公园概况 | 第32页 |
·周边用地情况 | 第32页 |
·边缘空间现状分析 | 第32-35页 |
·景观要素的调查 | 第35-39页 |
·八一公园边缘空间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| 第39-40页 |
·导致公园边缘空间问题的原因 | 第40-41页 |
·八一公园边缘空间的改进措施 | 第41页 |
·南昌市人民公园 | 第41-48页 |
·公园概况 | 第41页 |
·边缘空间现状分析 | 第41-42页 |
·景观要素的调查 | 第42-45页 |
·人民公园边缘空间中存在的问题 | 第45-46页 |
·导致公园边缘空间问题的原因 | 第46-47页 |
·人民公园边缘空间的改进措施 | 第47-48页 |
5 城市综合性公园边缘空间设计的思考 | 第48-56页 |
·边缘空间设计原则 | 第48-50页 |
·整体性原则 | 第48页 |
·层次性原则 | 第48-49页 |
·文化性原则 | 第49页 |
·生态性原则 | 第49页 |
·人性化原则 | 第49-50页 |
·设计手法 | 第50-51页 |
·空间围合 | 第50页 |
·放射状布置 | 第50页 |
·运用边界 | 第50页 |
·有效拦阻 | 第50页 |
·空间引导 | 第50-51页 |
·功能划分 | 第51页 |
·沿线布置 | 第51页 |
·城市综合性公园边缘空间开敞模式研究 | 第51-56页 |
·封闭型边缘空间模式 | 第51-52页 |
·开放型边缘空间模式分析 | 第52-54页 |
·外围开放型边缘空间模式 | 第54-55页 |
·我国综合性公园边缘空间开敞模式的发展趋势 | 第55-56页 |
6 结语与展望 | 第56-58页 |
·结语 | 第56页 |
·展望 | 第56-5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8-60页 |
附录 | 第60-61页 |
致谢 | 第6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