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交通运输论文--公路运输论文--桥涵工程论文--勘测、设计与计算论文--桥涵设计论文

考虑SSI的减隔震简支桥梁(渡槽)建模及地震动力响应研究

作者简介第1-7页
摘要第7-11页
ABSTRACT第11-17页
第一章 绪论第17-26页
 §1.1 研究意义第17-18页
 §1.2 国内外研究概况及进展第18-23页
     ·考虑土-结构动力相互作用问题的隔震结构研究与发展第18-20页
     ·考虑桥梁脆弱性曲线的研究与发展第20-23页
 §1.3 研究内容及主要成果第23-26页
     ·研究内容第23-24页
     ·主要成果第24-25页
     ·创新点第25-26页
第二章 简支渡槽动力数值模拟建模及减震模拟分析第26-37页
 §2.1 渡槽的有限元计算模型第26-29页
 §2.2 计算方案及计算工况第29页
 §2.3 模态分析第29-31页
 §2.4 动力分析及减震分析第31-37页
     ·渡槽结构动力响应峰值比较第31-32页
     ·减震支座的位移时程及滞回曲线第32-34页
     ·时程分析减震效果比较第34-37页
第三章 考虑不同桩土作用模型的简支渡槽减震动力分析第37-45页
 §3.1 模型第37-39页
 §3.2 模拟结果比较第39-43页
     ·模态比较第39-40页
     ·动力反应谱分析比较第40页
     ·减震前后时程分析比较第40-43页
 §3.3 小结第43-45页
第四章 对某渡槽拟动力试验的数值模拟分析第45-53页
 §4.1 拟动力试验模型第45-46页
 §4.2 计算模型第46-49页
     ·流固耦合模型第46-47页
     ·桩土作用模型及参数确定第47页
     ·土层层间弹簧刚度与阻尼第47-48页
     ·三维有限元模型第48-49页
 §4.3 计算及分析第49-51页
     ·计算工况及输入地震波第49页
     ·计算与试验比较第49-51页
 §4.4 小结第51-53页
第五章 考虑SSI的智能隔震渡槽的地震响应第53-63页
 §5.1 简介第53页
 §5.2 渡槽结构和MR阻尼器模型第53-54页
     ·渡槽结构第53页
     ·MR阻尼器模型第53-54页
 §5.3 SSI的数值计算第54-56页
     ·SSI的计算第54-55页
     ·渡槽的计算模型第55-56页
 §5.4 考虑SSI的智能隔震渡槽分析第56-61页
     ·运动方程和控制算法第56页
     ·MR阻尼器和控制器的参数第56-57页
     ·分析和讨论第57-58页
     ·分析和讨论第58-61页
 §5.5 小结第61-63页
第六章 考虑碰撞的简支桥梁在不同场地土中的隔震分析第63-87页
 §6.1 典型三跨简支桥梁的建模第63-70页
     ·三跨简支桥梁的三维建模第63-69页
     ·计算工况及输入地震波第69-70页
 §6.2 典型三跨简支桥梁的隔震分析第70-87页
     ·隔震支座的参数选择第70-72页
     ·隔震结构动力计算与分析第72-85页
     ·典型简支桥梁结构隔震分析结论第85-87页
第七章 简支桥梁脆弱性分析第87-101页
 §7.1 桥梁脆弱性分析建模及步骤第87-89页
     ·桥梁脆弱性分析建模第87-88页
     ·桥梁脆弱性分析步骤第88-89页
 §7.2 脆弱性分析方法第89-90页
     ·脆弱性分析方法简介第89页
     ·脆弱性曲线产生第89-90页
 §7.3 地震波选择第90-91页
 §7.4 桥梁的损伤极限状态第91页
 §7.5 桥梁部件的脆弱性分析第91-94页
 §7.6 桥梁系统的脆弱性分析第94-96页
 §7.7 简支桥梁的隔震加固模型第96页
 §7.8 采用隔震支座后桥梁的脆弱性分析第96-101页
     ·隔震桥梁部件的脆弱性分析第96-99页
     ·隔震桥梁系统的脆弱性分析第99-101页
第八章 结论与建议第101-103页
 §8.1 结论第101-102页
 §8.2 展望第102-103页
致谢第103-104页
参考文献第104-120页

论文共12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塔中顺南地区缝洞型储层地震响应特征及识别模式研究
下一篇:三峡库区侏罗系地层推移式滑坡—抗滑桩相互作用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