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小学教师“育人”本职的现状与对策研究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9页 |
引言 | 第9-16页 |
一、问题源起 | 第9-10页 |
二、研究意义 | 第10页 |
(一) 理论意义 | 第10页 |
(二) 现实意义 | 第10页 |
三、文献综述 | 第10-15页 |
(一) 教师职责的相关研究 | 第10-11页 |
(二) “育人”的相关研究 | 第11-13页 |
(三) 学校教育“育人”的相关研究 | 第13-15页 |
四、研究方法 | 第15-16页 |
第一章 理论解读 | 第16-22页 |
一、教师“育人”本职的界定 | 第16-20页 |
(二) 教师“育人”本职的诠释 | 第16-19页 |
(三) 中小学教师“育人”的内容 | 第19-20页 |
二、教师“育人”的价值 | 第20-22页 |
第二章 中小学教师“育人”现状 | 第22-29页 |
一、课堂教学 | 第22-24页 |
(一) 课堂管理 | 第22-23页 |
(二) 教学方式 | 第23页 |
(三) 课堂“育人”现状 | 第23-24页 |
二、第二课堂 | 第24-25页 |
三、师生交流互动 | 第25页 |
四、班级文化建设 | 第25-29页 |
第三章 中小学教师“育人”窘境的原因探求 | 第29-37页 |
一、教育者自身素质原因分析 | 第29-32页 |
(一) 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的原因 | 第29-30页 |
(二) 科学文化素质方面的原因 | 第30-31页 |
(三) 心理素质方面的原因 | 第31-32页 |
二、教育者所处环境原因分析 | 第32-37页 |
(一) 教育对象 | 第33页 |
(二) 办学条件 | 第33-34页 |
(三) 校风 | 第34-35页 |
(四) 行规与行风 | 第35页 |
(五) 社会环境 | 第35-37页 |
第四章 全面育人的建议和对策 | 第37-47页 |
一、提高师范教育的质量——教师育人的基础 | 第37-40页 |
(一) 重视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——育人之根本 | 第37-38页 |
(二) 提高教师教育理论素养——育人之向导 | 第38-39页 |
(三) 提高教师思想道德的修养——育人之核心 | 第39-40页 |
二、教师自身努力——教师育人的根本 | 第40-42页 |
(一) 正确确立师生关系 | 第40-41页 |
(二) 养成勤于反思的习惯 | 第41-42页 |
(三) 对学生具有宽容的态度 | 第42页 |
三、学校管理——教师育人的环境 | 第42-43页 |
四、教育行政部门——教师育人的评价导向 | 第43-44页 |
五、教育理论工作者——教师育人的理论指导 | 第44-45页 |
六、社会——教师育人的重要效应 | 第45-47页 |
结语 | 第47-4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8-51页 |
附录 | 第51-53页 |
后记 | 第5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