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庄案研究
中文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7页 |
绪论 | 第7-9页 |
一、 李庄案的基本案情和争议点 | 第9-12页 |
(一) 李庄案的基本案情 | 第9页 |
(二) 本案的法院审理与判决结果 | 第9-10页 |
(三) 本案引发的争议焦点 | 第10-12页 |
1.本案的犯罪行为认定 | 第10页 |
2.本案犯罪的主观方面认定 | 第10-11页 |
3.行为犯与结果犯之争 | 第11-12页 |
二、 本案的具体犯罪认定争议 | 第12-15页 |
(一) 伪造证据行为的具体认定 | 第12-13页 |
(二) 妨害作证行为的具体认定 | 第13-15页 |
三、 辩护人伪造证据、妨害作证罪的主观要件 | 第15-19页 |
(一) 本罪主观方面的认定标准 | 第15-16页 |
(二) 李庄犯罪的主观方面具体认定 | 第16-19页 |
四、 辩护人伪造证据、妨害作证罪的性质争议 | 第19-24页 |
(一) 行为犯与结果犯的划分标准 | 第19-21页 |
(二) 本案的犯罪行为性质分析 | 第21-24页 |
五、 辩护人伪造证据、妨害作证罪的问题及完善 | 第24-32页 |
(一) 辩护人伪造证据、妨害作证罪的案例比较 | 第24-26页 |
(二) 刑法第 306 条所产生的问题 | 第26-29页 |
1.罪与非罪的界限不清 | 第26-28页 |
2.教唆翻供与传授辩护技巧的界限不明 | 第28页 |
3.律师与检察官地位不平等且易受职业报复 | 第28-29页 |
(三) 辩护人伪造证据、妨害作证罪的立法完善 | 第29-32页 |
1.刑法第 306 条的立法完善 | 第29-31页 |
2.建立回避制度 | 第31-32页 |
结论 | 第32-3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3-35页 |
致谢 | 第3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