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畜牧、动物医学、狩猎、蚕、蜂论文--动物医学(兽医学)论文--兽医基础科学论文--家畜微生物学(兽医病原微生物学)论文--病原细菌论文

副猪嗜血杆菌毒力因子筛选和capD基因功能研究及致脑膜炎大肠杆菌突破血脑屏障的分子机制研究

目录第1-8页
摘要第8-11页
Abstract第11-14页
縮略语表(Abbreviation)第14-16页
第1章 文献综述第16-49页
   ·副猪嗜血杆菌研究进展第16-29页
     ·副猪嗜血杆菌病概述第16-17页
     ·副猪嗜血杆菌的致病机理第17-21页
     ·HPS潜在致病因子的挖掘与鉴定第21-28页
     ·小结与展望第28-29页
   ·细菌性脑膜炎研究进展第29-49页
     ·细菌性脑膜炎与血脑屏障第29-33页
     ·病原菌穿过BBB的基本要素第33-41页
     ·脑脊液细胞增多及BBB功能的损伤第41-43页
     ·神经元损伤以及细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结果与危害第43-47页
     ·小结与展望第47-49页
第2章 副猪嗜血杆菌潜在毒力因子的筛选及capD基因的功能研究第49-126页
   ·研究目的与意义第49-50页
   ·实验材料第50-56页
     ·菌株和质粒第50页
     ·主要试剂及试剂盒第50-51页
     ·培养基及抗生素溶液的配制第51-52页
     ·主要溶液及其配制第52-55页
     ·主要实验器材第55页
     ·实验动物第55页
     ·引物第55-56页
   ·实验方法第56-83页
     ·HPS菌株的复苏和传代培养第56-57页
     ·HPS血清5型菌株SH0165和4型菌株7140的攻毒试验第57页
     ·SH0165和7140菌株细菌基因组的提取第57-58页
     ·抑制消减杂交(Suppression Sub.active Hybridization,SSH)第58-64页
     ·消减片段文库的构建和鉴定第64-65页
     ·Dot-Blot复筛阳性克隆第65-66页
     ·PCR检测差异片段在HPS参考菌株和地方分离株中的流行第66页
     ·多糖合成基因capD缺失重组质粒的构建第66-68页
     ·capD基因缺失株的筛选第68-71页
     ·capD缺失株的PCR鉴定第71页
     ·capD缺失株的Southern鉴定第71-74页
     ·capD缺失株的RT-PCR鉴定第74-76页
     ·CapD蛋白的原核表达及纯化第76-78页
     ·CapD蛋白免疫血清的制备第78-79页
     ·capD缺失的Western Blotting鉴定第79-80页
     ·capD缺失的遗传稳定性检测第80页
     ·capD互补菌株的构建第80页
     ·野生、缺失和互补三者菌落形态,生长曲线及生化特性比较第80-81页
     ·野生株、缺失株和互补菌株三者动物感染实验第81页
     ·野生株、缺失株和互补菌株的血清杀菌实验第81-82页
     ·野生株和缺失株表面结构的电镜观察第82页
     ·野生株和缺失株的蛋白质组双向电泳第82-83页
   ·结果与分析第83-119页
     ·HPS菌株SH0165和7140的毒力比较第83-85页
     ·SH0165和7140基因组消减杂交第85-88页
     ·消减文库的构建和筛选第88-90页
     ·特异性消减片段的测序分析第90-93页
     ·消减片段在HPS参考菌株和地方分离株中的流行情况第93-98页
     ·capD重组质粒的构建与鉴定第98-100页
     ·SH0165 △capD缺失株的筛选与鉴定第100-102页
     ·缺失株△capD的DNA、RNA和蛋白水平的验证第102-105页
     ·互补菌株C-capD的构建及验证第105-106页
     ·野生株、缺失株和互补菌株的生物学特性第106-109页
     ·野生株、缺失株和互补菌株三者致病性的比较第109-114页
     ·野生株、缺失株和互补菌株三者的血清抗性第114-115页
     ·野生株和缺失株表面荚膜结构的超微切片观察第115页
     ·capD基因缺失前后菌株蛋白质水平上的差异第115-119页
   ·讨论第119-124页
     ·抑制消减杂交筛选的HPS潜在致病相关因子第119-121页
     ·消减片段在不同背景HPS菌株中的流行情况分析第121-122页
     ·capD基因功能的初步揭示第122-124页
     ·CapD蛋白与菌株其他蛋白之间的潜在联系第124页
   ·小结与展望第124-126页
第3章 一磷酸鞘氨醇(S1P)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(EGFR)在细菌性脑膜炎中的作用研究第126-168页
   ·研究背景第126-127页
   ·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27页
   ·实验材料第127-131页
     ·菌株、细胞及质粒第127-128页
     ·主要试剂及试剂盒第128-129页
     ·培养基及相关溶液的配制第129-130页
     ·主要实验器材第130页
     ·实验动物第130页
     ·引物第130-131页
   ·实验方法第131-137页
     ·细菌的粘附侵入实验第131-132页
     ·HBMEC细胞的转染第132-133页
     ·免疫沉淀第133-134页
     ·Western Blotting第134页
     ·荧光定量PCR第134-137页
     ·小鼠感染实验第137页
     ·统计学分析第137页
   ·结果与分析第137-159页
     ·EGFR在致脑膜炎E.coli菌株突破血脑屏障中的作用第137-142页
     ·激活EGFR的E.coli菌株致病因子的鉴定第142-143页
     ·S1P和SphK2在致脑膜炎E.coli菌株突破BBB过程中的作用第143-146页
     ·致脑膜炎菌株RS218侵入HBMEC过程中S1P受体的鉴定第146-147页
     ·E.coli菌体蛋白OmpA、FimH和N1pI对SphK2的激活作用第147-148页
     ·致脑膜炎E.coli菌株通过SphK2/S1P/S1P_2信号途径激活EGFR第148-150页
     ·致脑膜炎E.coli菌株对EGFR的激活通过其特异性配体HB-EGF介导第150-154页
     ·致脑膜炎E.coli菌株感染HBMEC后引起EGFR与c-Src互作第154-155页
     ·c-Src对RS218菌株侵入HBMEC细胞的影响第155-156页
     ·SphK2/S1P/S1P_2-EGFR信号通路的激活导致后续c-Src的激活第156-158页
     ·ERM蛋白的激活受到SphK2/S1P/S1P_2-EGFR信号通路的调控第158-159页
   ·讨论第159-167页
     ·EGFR在脑血管内皮细胞(BMEC)的表达第159-160页
     ·EGFR在不同病原菌感染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第160-161页
     ·S1P在血管细胞功能中的作用及其对病原菌突破BBB的影响第161-162页
     ·S1P受体作用的探讨第162-163页
     ·S1P信号途径激活EGFR的分子机制第163-165页
     ·c-Src在病原菌感染过程中的作用第165页
     ·ERM蛋白家族与病原菌对宿主细胞侵入的关系第165-167页
   ·小结与展望第167-168页
结论第168-169页
参考文献第169-190页
文章发表第190-191页
致谢第191-192页

论文共19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猪源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比较基因组学和亚单位疫苗的研究
下一篇:油菜角果热应答基因鉴定和拟南芥热激转录因子互作分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