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中国政治论文--国家行政管理论文--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

新媒体条件下内蒙古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对策研究

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9页
引言第9-14页
 (一) 研究背景与研究价值第9-10页
  1. 研究背景第9-10页
  2. 研究价值第10页
 (二) 研究现状综述第10-12页
  1. 国外研究现状综述第10-11页
  2. 国内研究现状综述第11-12页
 (三) 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第12-13页
  1. 研究方法第12页
  2. 研究内容第12-13页
 (四) 本文创新点第13-14页
一、网络舆情、新媒体及应对网络舆情的紧迫性第14-21页
 (一) 网络舆情相关概念梳理第14-17页
  1. 舆情的概念第14页
  2. 舆情与舆论的区别第14-16页
  3. 网络舆情的概念及特点第16-17页
 (二) 新媒体相关概念梳理第17-19页
  1. 新媒体的概念第17页
  2. 新媒体的特征及分类第17-19页
  3. 新媒体环境的构成及特点第19页
 (三) 加强网络舆情应对的紧迫性第19-21页
  1. 加强网络舆情应对是时代的要求第19-20页
  2. 加强网络舆情应对是建设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要求第20-21页
二、新媒体环境下内蒙古网络舆情现状分析第21-27页
 (一)新媒体条件下内蒙古网络舆情总体态势第21-24页
  1. 新媒体条件下内蒙古网络舆情成因分析第21-22页
  2. 近年来内蒙古网络舆情典型案例分析第22-24页
 (二) 新媒体在内蒙古网络舆情演进过程中的角色分析第24-25页
  1. 传播器、扩散器以及助推器的作用第24-25页
  2. 舆情收集、舆情预警、信息公开与协调甚至危机应对的角色第25页
 (三) 新媒体条件下内蒙古政府应对网络舆情存在的问题第25-27页
  1. 相关法律法规尚未形成体系第25-26页
  2. 舆情监测、预警机制不健全第26页
  3. 灵活运用新媒体应对网络舆情的能力不强,处置不及时第26页
  4. 对社会力量及网络“意见领袖”的作用发挥不足第26-27页
三、新媒体环境下内蒙古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对策探索第27-34页
 (一) 完善网络舆情立法,构建完备的网络舆情管理法律体系第27-28页
  1. 完善网络舆情立法第27页
  2. 国外在网络舆情立法方面可借鉴的经验第27-28页
 (二) 健全网络舆情的监测及预警机制第28-29页
  1. 建立舆情监测及舆情分析制度第28页
  2. 健全舆情预警及应急响应机制第28-29页
  3. 发达国家在舆情监测及预警方面可借鉴的经验第29页
 (三) 灵活运用“新媒体”,提升网络舆情应对能力第29-33页
  1. 把握“黄金4小时”,抓住时机及时处置第30-31页
  2. 搭建舆情掌控、信息公开以及与公众互动的新平台第31-32页
  3. 改进处置方式,增强应对能力第32页
  4. 加强新媒体管理体制改革,释放网络舆情正能量第32-33页
 (四) 充分发挥民间社会力量和“意见领袖”的积极作用第33-34页
  1. 充分发挥民间社会力量的积极作用第33页
  2. 充分发挥“意见领袖”的积极作用第33-34页
结语第34-35页
参考文献第35-38页
致谢第38页

论文共3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内蒙古上海庙经济开发区公共服务供给问题研究
下一篇:地方政府“简政强镇”事权改革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