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9页 |
引言 | 第9-10页 |
上篇 猪流行性腹泻研究进展 | 第10-28页 |
1 猪流行性腹泻的历史背景 | 第10页 |
2 病原学 | 第10-15页 |
·病毒的形态 | 第10-11页 |
·分类地位 | 第11-12页 |
·理化特性 | 第12页 |
·细胞培养特性 | 第12页 |
·病毒基因组及其编码蛋白 | 第12-15页 |
3 流行病学 | 第15-18页 |
4 诊断方法 | 第18-19页 |
·RT-PCR诊断方法 | 第18页 |
·免疫电镜 | 第18页 |
·免疫荧光 | 第18-19页 |
·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| 第19页 |
·实时荧光定量PCR | 第19页 |
5 PED的治疗 | 第19-20页 |
6 PED的预防 | 第20-22页 |
·PEDV灭活苗 | 第20页 |
·PEDV弱毒苗 | 第20-2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22-28页 |
下篇 试验研究 | 第28-64页 |
第一章 PEDV荧光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及JS2008毒株在VERO细胞中的定量检测 | 第28-38页 |
摘要 | 第28页 |
Abstract | 第28-29页 |
1 材料与方法 | 第29-31页 |
·菌株、毒株及病料 | 第29页 |
·主要试剂和仪器 | 第29页 |
·引物和探针的设计及合成 | 第29-30页 |
·重组质粒标准品的制备 | 第30页 |
·FQ-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| 第30-31页 |
2 结果与分析 | 第31-35页 |
·质粒标准品的制备 | 第31-32页 |
·FQ-PCR反应条件的优化 | 第32页 |
·FQ-PCR标准曲线的建立 | 第32-33页 |
·FQ-PCR的敏感性分析 | 第33-34页 |
·FQ-PCR的重复性分析 | 第34页 |
·FQ-PCR的特异性分析 | 第34-35页 |
·细胞培养物中PEDV的定量检测 | 第35页 |
3 讨论 | 第35-3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7-38页 |
第二章 PEDV全基因组测序及序列分析 | 第38-64页 |
摘要 | 第38页 |
Abstact | 第38-39页 |
1 材料与方法 | 第39-46页 |
·细胞和毒株 | 第39页 |
·样品 | 第39页 |
·主要试剂 | 第39-40页 |
·主要仪器设备 | 第40页 |
·引物 | 第40-42页 |
·RNA的提取 | 第42页 |
·反转录 | 第42页 |
·PCR | 第42页 |
·PCR产物鉴定及纯化回收 | 第42-43页 |
·PCR产物连接与转化 | 第43-44页 |
·重组质粒提取、鉴定及序列测定 | 第44-45页 |
·全基因组序列确定、分析和比较 | 第45页 |
·参考序列 | 第45-46页 |
2 结果 | 第46-58页 |
·JS2008、AH2012、JS-HZ2012和SX2012毒株的基因组结构及分析 | 第46-49页 |
·S基因序列分析 | 第49-52页 |
·ORF3进化分析 | 第52-53页 |
·E基因序列分析 | 第53-55页 |
·M基因序列分析 | 第55-56页 |
·N基因进化分析 | 第56-58页 |
3 讨论 | 第58-6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2-64页 |
全文结论 | 第64-66页 |
致谢 | 第6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