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自动化技术、计算机技术论文--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--自动化元件、部件论文--发送器(变换器)、传感器论文

基于马赫泽德结构的差分干涉SPR传感系统与生物医学检测应用研究

摘要第1-8页
Abstract第8-16页
第一章 绪论第16-26页
 第一节 SPR传感技术概述第16页
 第二节 SPR传感技术的历史、现状和发展趋势第16-18页
 第三节 商用SPR传感技术及其在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第18-22页
     ·常用的商用SPR传感器第18-21页
     ·生物医学检测的需求第21-22页
 第四节 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第22-26页
     ·研究意义第23页
     ·主要研究内容第23-26页
第二章 SPR传感检测技术第26-46页
 第一节 光与金属的相互作用第26-29页
     ·金属色散模型第26-28页
     ·金属Drude模型第28-29页
 第二节 SPR基本原理第29-36页
     ·电介质与金属界面之间的SPW第30-32页
     ·SPR产生的条件第32-34页
     ·ATR结构的多层介质模型第34-36页
 第三节 SPR传感器的四种检测方式及特点第36-39页
     ·角度检测方式第36-37页
     ·波长检测方式第37页
     ·强度检测方式第37-38页
     ·相位检测方式第38-39页
 第四节 影响相位调制SPR传感器性能的因素分析第39-45页
     ·金属介电常数的影响第40页
     ·入射波长的影响第40-42页
     ·金属膜厚度的影响第42-44页
     ·入射角度的影响第44-45页
 第五节 本章小结第45-46页
第三章 基于马赫泽德结构的差分干涉SPR传感实验系统第46-66页
 第一节 系统的搭建第46-48页
 第二节 微流控芯片的制作第48-56页
     ·微流控芯片简介第48-50页
     ·金膜的蒸镀第50-51页
     ·制作PDMS基片第51-53页
     ·键合第53-56页
 第三节 分光路差分干涉系统去噪声的原理第56-60页
     ·噪声对相位调制SPR传感器的影响第56-57页
     ·相位提取原理及去噪声能力的分析第57-58页
     ·相位提取程序中减少噪声影响的方法第58-60页
 第四节 系统测量能力的优化第60-63页
     ·系统灵敏度的优化第60-62页
     ·系统分辨率的标定第62-63页
 第五节 对不同浓度NaCl溶液折射率的测量第63-64页
 第六节 本章小结第64-66页
第四章 差分干涉SPR传感成像系统第66-80页
 第一节 SPR传感成像技术第66-68页
     ·SPR传感成像技术发展历史第66-67页
     ·SPR传感成像技术的应用第67-68页
     ·相位调制的SPR传感成像技术第68页
 第二节 系统的搭建第68-69页
 第三节 相位信息的提取第69-74页
     ·互相关程序的设计与运行结果的检测第70-72页
     ·提取相位信息得到相变图第72-74页
 第四节 实验测量及误差分析第74-78页
 第五节 本章小结第78-80页
第五章 SPR传感器在生物学中的应用第80-97页
 第一节 引言第80页
 第二节 传感芯片表面的活化第80-83页
     ·芯片活化方法简介第80-82页
     ·自组装膜技术步骤第82-83页
     ·自组装膜对芯片表面折射率的影响第83页
 第三节 使用相位调制SPR传感器实时测量生物大分子的结合反应第83-85页
     ·牛血清白蛋白与其抗体结合反应的测量第83-84页
     ·针对生物大分子结合密度的分辨率第84-85页
 第四节 检测乙肝表面抗原的浓度第85-91页
     ·乙肝表面抗原检测的临床意义第85-87页
     ·使用SPR生物传感器检测乙肝表面抗原第87-91页
 第五节 检测结肠癌细胞系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情况第91-96页
     ·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检测意义第91-92页
     ·SPR传感器检测细胞的原理第92-93页
     ·实验步骤第93-94页
     ·实验结果第94-96页
 第六节 本章小结第96-97页
第六章 总结与展望第97-99页
 本文工作的总结第97-98页
 本文主要创新点第98-99页
 下一步研究展望第99页
参考文献第99-110页
致谢第110-111页
个人简历、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11页

论文共11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竞争型网络机器人系统关键问题研究
下一篇:我国农村地区居民采纳宽带的影响因素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