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8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8-15页 |
§1-1 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| 第8-9页 |
§1-2 吹灰装置的种类及发展趋势 | 第9-14页 |
1-2-1 蒸汽吹灰器 | 第9-10页 |
1-2-2 声波吹灰器 | 第10-11页 |
1-2-3 燃气冲击波吹灰器 | 第11-14页 |
§1-3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14-15页 |
第二章 燃气冲击波吹灰系统的技术原理及机械结构 | 第15-21页 |
§2-1 燃气冲击波吹灰器的工作原理 | 第15页 |
§2-2 燃气冲击波吹灰器的三大作用及技术特点 | 第15-16页 |
2-2-1 燃气冲击波吹灰系统的三大作用 | 第15-16页 |
2-2-2 燃气冲击波吹灰器的技术特点 | 第16页 |
§2-3 燃气冲击波吹灰器的机械结构设计 | 第16-20页 |
2-3-1 冲击波吹灰装置的系统构成及机械组成部分 | 第16-17页 |
2-3-2 混合器的结构设计 | 第17-18页 |
2-3-3 阻火器的结构设计 | 第18页 |
2-3-4 分配器的结构设计 | 第18-19页 |
2-3-5 发生器的结构设计 | 第19-20页 |
§2-4 本章小结 | 第20-21页 |
第三章 Pro/E二次开发及分配器零件的参数化设计 | 第21-37页 |
§3-1 Pro/Toolkit二次开发的基础理论 | 第21-25页 |
3-1-1 Pro/Toolkit的程序结构及编写风格 | 第21-22页 |
3-1-2 程序的编译和连接 | 第22-24页 |
3-1-3 应用程序的注册和运行 | 第24-25页 |
§3-2 分配器零件参数化设计技术 | 第25-28页 |
3-2-1 参数化设计的关键技术 | 第26页 |
3-2-2 零件模型参数化开发流程 | 第26-27页 |
3-2-3 参数化建模关键程序的编写过程 | 第27-28页 |
§3-3 分配器零件参数关系的建立 | 第28页 |
3-3-1 分配器零件的组成与实体建模 | 第28-29页 |
3-3-2 分配器重要零件参数关系的建立 | 第29-30页 |
§3-4 分配器零件参数化设计 | 第30-33页 |
3-4-1 参数化程序设计 | 第30-32页 |
3-4-2 参数化对话框的建立 | 第32-33页 |
§3-5 典型零件参数化设计实例 | 第33-36页 |
§3-6 本章小结 | 第36-37页 |
第四章 发生器流场分析理论基础 | 第37-46页 |
§4-1 计算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 | 第37-38页 |
4-1-1 CFD基本思想 | 第37页 |
4-1-2 计算流体力学的研究方法 | 第37-38页 |
§4-2 流体运动的基本控制方程 | 第38-40页 |
4-2-1 流体运动N-S方程 | 第38-39页 |
4-2-2 标准kε模型方程 | 第39-40页 |
§4-3 近壁面处理函数 | 第40-43页 |
4-3-1 近壁面的基本理论 | 第40-42页 |
4-3-2 近壁面区域流动的分析方法 | 第42-43页 |
§4-4 CFD求解计算的方法 | 第43-45页 |
§4-5 本章小结 | 第45-46页 |
第五章 发生器内混合气体的流场仿真分析 | 第46-69页 |
§5-1 气体爆炸机理 | 第46-49页 |
5-1-1 气体爆炸的必要条件及影响因素 | 第46-47页 |
5-1-2 乙炔-空气混合气体爆燃的理论基础 | 第47-48页 |
5-1-3 湍流火焰加速传播机理 | 第48-49页 |
§5-2 发生器内混合气体爆燃的理论模型 | 第49-50页 |
§5-3 发生器内混合气体爆燃的数值模拟 | 第50-66页 |
5-3-1 发生器模型的建立 | 第50-52页 |
5-3-2 爆燃模型的前处理 | 第52-57页 |
5-3-3 模型的设置 | 第57-60页 |
5-3-4 模型求解 | 第60-62页 |
5-3-5 计算结果后处理 | 第62-66页 |
§5-4 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的比较 | 第66-68页 |
§5-5 本章小结 | 第68-69页 |
第六章 结论 | 第69-7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0-73页 |
致谢 | 第7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