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1页 |
第一章 引言 | 第11-15页 |
第一节 选题背景 | 第11页 |
第二节 选题意义和目的 | 第11-12页 |
第三节 论文框架 | 第12-15页 |
第二章 文献综述 | 第15-24页 |
第一节 概念界定 | 第15-16页 |
一、模态 | 第15页 |
二、多模态话语 | 第15页 |
三、英语教材 | 第15-16页 |
第二节 多模态话语分析 | 第16-21页 |
一、多模态话语分析视角 | 第16-19页 |
二、多模态话语分析研究现状 | 第19-20页 |
三、小结 | 第20-21页 |
第三节 教科书语篇研究的回顾 | 第21-24页 |
一、传统视角 | 第21页 |
二、系统功能视角 | 第21-22页 |
三、教科书插图研究 | 第22-23页 |
四、教科书多模态话语分析现状 | 第23-24页 |
第三章 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的多模态分析 | 第24-50页 |
第一节 研究设计 | 第24-25页 |
一、研究对象 | 第24页 |
二、研究内容 | 第24页 |
三、研究方法 | 第24页 |
四、预期目标 | 第24-25页 |
第二节 模态类型统计 | 第25页 |
第三节 教材多模态话语分析 | 第25-47页 |
一、图片 | 第25-36页 |
二、排版 | 第36-39页 |
三、字体 | 第39-42页 |
四、颜色 | 第42-47页 |
第四节 人教版必修与选修高中英语教材模态运用对比分析 | 第47-50页 |
第四章 总结 | 第50-55页 |
第一节 结论 | 第50-51页 |
第二节 对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的教学建议 | 第51-54页 |
第三节 不足与展望 | 第54-5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5-59页 |
致谢 | 第59-61页 |
本人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| 第6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