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2页 |
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2-24页 |
·遗传型雄性不育的概述 | 第12-15页 |
·植物雄性不育 | 第12-13页 |
·植物雄性不育的类型 | 第13页 |
·绒毡层发育异常与植物雄性不育的关系 | 第13-15页 |
·小孢子结构 | 第15页 |
·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的机理研究 | 第15-17页 |
·小麦雄性不育亚细胞的研究 | 第15-16页 |
·分子生物学水平上的研究 | 第16-17页 |
·细胞凋亡 | 第17-21页 |
·细胞凋亡概述 | 第17页 |
·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 | 第17-18页 |
·细胞凋亡的生物化学变化 | 第18-19页 |
·植物细胞凋亡的研究 | 第19页 |
·活性氧与细胞凋亡 | 第19-20页 |
·植物细胞凋亡技术的研究 | 第20-21页 |
·组织切片 | 第21-23页 |
·石蜡切片 | 第21-22页 |
·冰冻切片 | 第22页 |
·半薄切片 | 第22-23页 |
·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23-24页 |
第二章 小麦遗传型不育花药取材和发育时期 | 第24-29页 |
·材料和方法 | 第24-25页 |
·材料与处理 | 第24页 |
·人工饱和授粉结实率和相对雄性不育率的计算 | 第24页 |
·通过穗型、株型初步确定小孢子时期 | 第24-25页 |
·醋酸洋红染液和I_2-KI的制备方法 | 第25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25-27页 |
·雄性不育率和人工饱和授粉结实率 | 第25-26页 |
·醋酸洋红染色结果 | 第26-27页 |
·I_2-KI的染色结果 | 第27页 |
·讨论 | 第27-29页 |
第三章 小麦遗传型雄性不育花药DNA ladder的测定 | 第29-33页 |
·材料和方法 | 第29页 |
·材料与处理 | 第29页 |
·实验仪器与试剂 | 第29页 |
·DNA的提取方法 | 第29-30页 |
·琼脂糖凝胶电泳 | 第30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30-31页 |
·讨论 | 第31-33页 |
第四章 小麦遗传型雄性不育花药绒毡层变异和小孢子细胞凋亡观察 | 第33-40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33页 |
·材料与处理 | 第33页 |
·材料处理 | 第33页 |
·实验仪器与试剂 | 第33-34页 |
·实验前期准备 | 第34页 |
·DAPI染色法 | 第34页 |
·TUNEL标记法 | 第34-36页 |
·石蜡包埋的制作 | 第34-35页 |
·TUNEL标记法 | 第35-36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36-39页 |
·DAPI染色法结果 | 第36页 |
·TUNEL标记法结果 | 第36-39页 |
·讨论 | 第39-40页 |
第五章 结论 | 第40-4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2-47页 |
致谢 | 第47-48页 |
作者简介 | 第4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