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0页 |
1 绪论 | 第10-17页 |
·毛囊 | 第10-12页 |
·毛囊的结构 | 第10-11页 |
·毛囊的周期性变化 | 第11-12页 |
·毛囊生长的影响因子 | 第12页 |
·绒毛结构蛋白 | 第12页 |
·绒毛结构蛋白的分类 | 第12页 |
·绒毛结构蛋白的表达 | 第12页 |
·生物信息学概述 | 第12-13页 |
·生物信息学的研究内容 | 第13页 |
·生物信息学的应用前景 | 第13页 |
·生物信息学面临的困难 | 第13页 |
·RT-PCR 技术研究近况 | 第13-14页 |
·PCR 反应中的关键因素 | 第14页 |
·PCR 新方法 | 第14页 |
·实时荧光定量 PCR 技术研究近况 | 第14-15页 |
·实时荧光定量 PCR 检测方法 | 第14-15页 |
·实时荧光定量 PCR 的定量方法 | 第15页 |
·实时荧光定量 PCR 技术的应用 | 第15页 |
·原位杂交技术概述 | 第15-16页 |
·原位杂交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| 第15-16页 |
·原位杂交探针 | 第16页 |
·本研究的意义 | 第16-17页 |
2 辽宁新品系绒山羊兴盛期毛囊 KAP11.1、KAP26.1 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| 第17-30页 |
·序列来源 | 第17页 |
·方法 | 第17页 |
·结果 | 第17-28页 |
·KAP11.1 和 KAP26.1 基因核酸序列分析 | 第17-20页 |
·KAP11.1 和 KAP26.1 氨基酸序列分析 | 第20-28页 |
·讨论 | 第28-30页 |
3 辽宁新品系绒山羊 KAP11.1、KAP26.1 基因在各内脏组织中的表达 | 第30-35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30-31页 |
·实验样本 | 第30页 |
·主要试剂及仪器 | 第30-31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31-33页 |
·各组织中总 RNA 的提取 | 第31页 |
·反转录反应 | 第31-32页 |
·PCR 反应 | 第32-33页 |
·实验结果 | 第33-34页 |
·讨论 | 第34-35页 |
·结果讨论 | 第34-35页 |
·半定量 RT-PCR | 第35页 |
4 KAP1 1.1、KAP26.1 基因在初、次级毛囊中的表达差异 | 第35-46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35-36页 |
·样本采集 | 第35页 |
·主要试剂及仪器 | 第35-36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36-38页 |
·初、次级毛囊的分离 | 第36页 |
·初、次级毛囊及退行期皮肤中 RNA 的提取 | 第36页 |
·反转录反应 | 第36-37页 |
·Real Time PCR | 第37-38页 |
·实验结果 | 第38-45页 |
·RNA 提取 | 第38-39页 |
·Real Time PCR | 第39-45页 |
·讨论 | 第45-46页 |
·KAP11.1 结果讨论 | 第45页 |
·KAP26.1 结果讨论 | 第45页 |
·Real Time PCR 讨论 | 第45-46页 |
5 KAP1 1.1、KAP26.1 基因在辽宁新品系绒山羊毛囊中的定位 | 第46-53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46-47页 |
·样本采集 | 第46页 |
·主要试剂及仪器 | 第46-47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47-48页 |
·探针的制备 | 第47页 |
·探针浓度的检测 | 第47页 |
·原位杂交 | 第47-48页 |
·实验结果 | 第48-51页 |
·探针浓度 | 第48页 |
·原位杂交结果 | 第48-51页 |
·讨论 | 第51-53页 |
·原位杂交结果讨论 | 第51-52页 |
·原位杂交技术小结 | 第52-53页 |
结论 | 第53-5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4-58页 |
附录 A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| 第58-59页 |
附录 B 制作探针及原位杂交试剂配方 | 第59-60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| 第60-61页 |
致谢 | 第6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