双驱单钢轮振动压路机减振系统性能的研究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0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6页 |
·课题背景 | 第10页 |
·课题意义 | 第10-12页 |
·课题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·振动压路机减振技术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·振动压路机减振材料研究现状 | 第13页 |
·课题研究内容 | 第13-14页 |
·课题研究方法 | 第14-16页 |
·课题研究方法 | 第14-15页 |
·课题使用仿真软件 | 第15-16页 |
第二章 单钢轮振动压路机减振系统的分析 | 第16-28页 |
·单钢轮振动压路机减振系统 | 第16-20页 |
·减振系统的构成与特点 | 第16-18页 |
·一级减振系统的受力分析 | 第18-20页 |
·减振器材料特性分析 | 第20-22页 |
·振动压路机减振器材料 | 第20页 |
·橡胶非线性特性 | 第20-22页 |
·减振系统对整机性能的影响 | 第22-23页 |
·减振系统对整机舒适性与可靠性的影响 | 第22-23页 |
·减振系统对整机作业质量的影响 | 第23页 |
·单钢轮振动压路机减振系统评价体系 | 第23-27页 |
·振动烈度 | 第23-24页 |
·机架振动烈度评定 | 第24-26页 |
·驾驶室振动烈度评定 | 第26-27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7-28页 |
第三章 单钢轮振动压路机减振性能试验 | 第28-38页 |
·试验样机的主要参数 | 第28-29页 |
·试验方案及仪器 | 第29-30页 |
·试验标准 | 第29页 |
·试验方案 | 第29-30页 |
·试验仪器 | 第30页 |
·试验结果对比及分析 | 第30-36页 |
·机架试验结果对比 | 第30-34页 |
·机架试验结果分析 | 第34-35页 |
·驾驶室试验结果对比 | 第35-36页 |
·驾驶室试验结果分析 | 第3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6-38页 |
第四章 单钢轮振动压路机减振系统的动力学分析 | 第38-49页 |
·压路机左右偏振的动力学分析 | 第38-43页 |
·压路机静态受力分析 | 第39-40页 |
·压路机动态受力分析 | 第40-43页 |
·压路机前后摆振的动力学分析 | 第43-47页 |
·简化模型时的铰接处理 | 第44-45页 |
·压路机摆振动力学分析 | 第45-47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7-49页 |
第五章 单钢轮振动压路机的虚拟样机模型 | 第49-70页 |
·虚拟样机模型的建立 | 第49-60页 |
·PRO/E 整机模型 | 第49-50页 |
·轮胎模型 | 第50-54页 |
·减振器模型 | 第54-58页 |
·橡胶地面模型 | 第58-60页 |
·仿真实现的前处理 | 第60-63页 |
·一些主要处理介绍 | 第60-61页 |
·驱动转速函数与仿真控制文件编写 | 第61-63页 |
·求解器及仿真步长的设定 | 第63页 |
·模型准确性验证 | 第63-6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9-70页 |
第六章 基于虚拟样机模型的减振性能优化 | 第70-78页 |
·单钢轮振动压路机减振性能的影响因素 | 第70-72页 |
·减振系统参数 | 第70页 |
·振动系统参数 | 第70-71页 |
·整机质量参数 | 第71-72页 |
·优化方案 | 第72-73页 |
·优化结果对比 | 第73-7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76-78页 |
结论与展望 | 第78-80页 |
一、研究结论 | 第78-79页 |
二、展望 | 第79-8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0-83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| 第83-84页 |
致谢 | 第8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