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石油、天然气工业论文--油气田开发与开采论文--油气田开发设计与计算论文--油气产量与可采储量论文

特高含水期剩余油滴可动条件及水驱油效率变化机理研究

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10页
第1章 绪论第10-21页
   ·选题的依据及意义第10-11页
   ·国内外水驱开发进入特高含水期存在问题第11-15页
     ·国内水驱开发进入特高含水期存在问题第11-13页
     ·国外水驱开发进入特高含水期存在问题第13-15页
   ·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可动性研究现状第15-16页
   ·特高含水期水驱油效率研究现状第16-17页
   ·研究内容、研究方法及研究路线第17-19页
     ·主要研究内容第17-18页
     ·研究方法及研究路线第18-19页
   ·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及创新点第19-21页
     ·主要研究成果第19-20页
     ·完成主要内容第20页
     ·主要创新点第20-21页
第2章 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受力状态研究第21-47页
   ·孔隙中剩余油微观受力第21-24页
   ·孔隙结构对剩余油受力状态的影响第24-36页
     ·孔隙结构模型的分类及对比分析第24-35页
     ·三类典型孔隙结构差异第35-36页
     ·三类简化孔隙结构中剩余油受力差异第36页
   ·剩余油赋存状态对剩余油受力状态的影响第36-42页
     ·从宏观赋存状态划分剩余油第36-39页
     ·从微观赋存状态划分剩余油第39-41页
     ·典型赋存状态下剩余油受力差异第41-42页
   ·油藏类型对剩余油受力状态的影响第42-44页
     ·油藏倾角对剩余油受力的影响第42页
     ·韵律性对剩余油受力状态的影响第42-44页
   ·不同含水期剩余油分布特征对比分析第44-47页
     ·中低含水期剩余油特征第44-45页
     ·高含水期剩余油特征第45-46页
     ·特高含水期剩余油特征第46-47页
第3章 特高含水期剩余油移动动力条件研究第47-86页
   ·简化孔隙结构模型下剩余油受力状态研究第47-63页
     ·特高含水期简化孔隙结构下剩余油受力状态分析第47-59页
     ·特高含水期简化孔隙结构中油滴微观受力状态方程第59-63页
   ·简化孔隙结构模型下剩余油运动状态研究第63-66页
     ·剩余油滴在变截面孔隙结构运动状态第63-66页
     ·剩余油滴在平行毛管孔隙结构中运动状态第66页
   ·简化孔隙结构模型中剩余油滴孔道选择机理第66-76页
     ·单层情形下油滴孔道选择机理第66-73页
     ·多层情形下油滴孔道选择机理第73-76页
   ·简化孔隙结构模型油滴移动动力条件研究第76-86页
     ·平行毛管孔道情形油滴移动动力条件第76-78页
     ·变截面毛管孔道油滴移动动力条件第78-82页
     ·孔隙网络模型油滴移动动力条件研究第82-86页
第4章 特高含水期剩余油饱和度分布研究第86-106页
   ·现有剩余油饱和度研究方法第86-87页
   ·基于渗流理论的剩余油饱和度定量描述新方法第87-92页
     ·剩余油饱和度分布定量描述方程第88-90页
     ·剩余油饱和度分布方程应用分析第90-92页
   ·特高含水期剩余油饱和度定量描述新方法研究第92-97页
     ·孔隙结构参数威布尔分布及参数估计第92-94页
     ·形成剩余油最大毛管半径研究第94-95页
     ·剩余油所占孔隙空间比例确定方法第95-97页
   ·特高含水期剩余油饱和度定量描述新方法第97-105页
   ·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受力与含水饱和度关系研究第105-106页
第5章 特高含水期水驱油效率预测方法研究第106-154页
   ·特高含水期水驱油效率影响因素分析第106-120页
     ·特高含水期水驱油效率内在影响因素第106-110页
     ·特高含水期水驱油效率外在影响因素第110-120页
   ·四类典型驱油效率计算方法介绍第120-130页
     ·水驱曲线法第120-122页
     ·经验公式法第122-126页
     ·递减曲线法第126-129页
     ·现金流法经济可采储量计算第129-130页
   ·特高含水期水驱油效率研究新方法第130-152页
     ·基于油藏工程方法的驱油效率预测第130-141页
     ·基于物质平衡原理的特高含水期水驱油效率预测第141-144页
     ·基于灰色神经网络的特高含水期水驱油效率预测第144-152页
   ·特高含水期水驱油效率预测方法讨论第152-154页
第6章 特高含水期驱油效率变化机理研究第154-178页
   ·从油藏工程角度研究特高含水期驱油效率变化机理第154-160页
     ·基于特高含水期新型水驱特征曲线的驱油效率变化机理第154-156页
     ·基于改进分流方程与相渗方程的水驱油效率变化机理第156-160页
   ·从实验与数模的角度研究特高含水期驱油效率变化机理第160-178页
     ·基于牛顿插值原理研究驱油效率变化机理第160-169页
     ·基于GM(1,N)的神经网络模型研究驱油效率变化机理第169-178页
第7章 总结和展望第178-179页
   ·论文总结第178页
   ·论文展望第178-179页
致谢第179-180页
参考文献第180-192页
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第192页

论文共19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不确定性预测与决策方法及其在油藏管理单元评价中的应用研究
下一篇:基于特高含水期油水两相渗流的水驱开发特征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