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石油、天然气工业论文--油气田开发与开采论文--采油工程论文--提高采收率与维持油层压力(二次、三次采油)论文

基于特高含水期油水两相渗流的水驱开发特征研究

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6页
目录第6-9页
第1章 绪论第9-21页
   ·研究意义及目的第9-10页
     ·研究意义第9-10页
     ·研究目的第10页
   ·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-18页
     ·特高含水期油田水驱开发特征研究第10-11页
     ·水驱油效率研究第11-14页
     ·油水两相渗流规律研究第14-16页
     ·水驱开发调整技术措施研究第16-18页
   ·研究内容、研究方法及研究关键第18-19页
     ·主要研究内容第18页
     ·研究方法及研究关键第18-19页
   ·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及创新点第19-21页
     ·主要研究成果第19-20页
     ·主要创新点第20-21页
第2章 特高含水期油水两相渗流特征及数学表征研究第21-47页
   ·特高含水期室内油水两相渗流实验研究第21-30页
     ·已有的室内油水两相实验方法第21-25页
     ·特高含水期油水两相实验数据处理方法第25-29页
     ·小结第29-30页
   ·特高含水期油水两相渗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第30-35页
     ·特高含水期油水两相渗流特征第30-32页
     ·影响油水两相渗流特征的动力因素分析第32-35页
   ·油水相对渗透率比值下弯时机及影响因素分析第35-42页
     ·油水相渗比值曲线下弯时机第35-36页
     ·油水相渗比值曲线下弯时机的影响因素第36-42页
   ·油水相对渗透率比值与含水饱和度关系的数学表征第42-46页
     ·已有的表征方法第42-43页
     ·新的表征方法的建立第43-44页
     ·实例应用分析第44-46页
   ·小结第46-47页
第3章 特高含水期油藏工程方法改进研究第47-72页
   ·改进的理论依据第47-48页
   ·基于KRO/KRW~SW非线性关系的油藏工程方法改进第48-56页
     ·改进的分流量曲线第48-49页
     ·改进的无因次采液指数第49页
     ·改进的驱油效率公式第49页
     ·改进的采出程度R与含水率FW关系式第49-50页
     ·改进的含水-含水上升率公式第50页
     ·改进的水驱特征曲线公式第50-53页
     ·改进的水驱特征曲线计算可采储量第53-54页
     ·改进后的水驱特征曲线应用实例第54-56页
   ·井网密度测算方法改进第56-71页
     ·已有的井网密度测算方法的不适应性第56页
     ·新方法的数学表征第56-70页
     ·实例分析第70-71页
   ·小结第71-72页
第4章 特高含水期油田开发动态指标变化特征研究第72-82页
   ·产油量递减特征第72-74页
     ·理论分析第72-73页
     ·影响因素第73页
     ·矿场特征分析第73-74页
   ·含水上升特征第74-76页
     ·理论分析第74-75页
     ·影响因素第75页
     ·矿场特征分析第75-76页
   ·产液量变化特征第76-78页
     ·理论分析第76-77页
     ·影响因素第77-78页
     ·矿场特征分析第78页
   ·阶段采出程度变化特征第78-81页
     ·理论分析第78-80页
     ·影响因素第80-81页
     ·矿场特征分析第81页
   ·小结第81-82页
第5章 特高含水期水驱提高采收率方法对策研究第82-132页
   ·水驱油效率影响因素分析第82-97页
     ·室内内因因素第82-92页
     ·室内外因因素第92-95页
     ·矿场分析第95-97页
   ·不同部位水驱油效率分析第97-114页
     ·均质油藏注采井间流线分布研究第97-104页
     ·注采井间流线间流量分配方法研究第104-108页
     ·基于岩心规模的沿流线过水倍数计算第108-110页
     ·均质油藏过水倍数及驱油效率分布特征分析第110-112页
     ·极限驱油效率认识第112-114页
   ·提高采收率技术方法对策研究第114-131页
     ·提液开发方法第114-122页
     ·层系井网调整技术第122-128页
     ·矿场应用实例第128-131页
   ·小结第131-132页
第6章 结论与建议第132-134页
   ·主要结论第132页
   ·下步工作建议第132-134页
致谢第134-135页
参考文献第135-143页
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第143页

论文共14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特高含水期剩余油滴可动条件及水驱油效率变化机理研究
下一篇:复杂网络结构平衡的动力学特性研究及应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