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中国共产党论文--党的领导论文--群众路线论文

中国共产党党群沟通机制研究

中文摘要第1-9页
Abstract第9-17页
导论第17-43页
 一、问题提出第17-19页
 二、选题的意义及其价值第19-23页
  (一) 选题意义第19-23页
  (二) 学术价值第23页
 三、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3-36页
  (一) 国外相关学科的研究概览第24-28页
  (二) 国内相关学科的研究概览第28-35页
  (三) 目前国内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第35-36页
 四、研究空间第36-37页
 五、研究重点及论文结构第37-41页
  (一) 本研究中相关概念的简单界定第37-38页
  (二) 研究重点第38-39页
  (三) 论文结构第39-41页
 六、研究方法、创新之处和不足之处第41-43页
  (一) 研究方法第41页
  (二) 创新之处第41-42页
  (三) 不足之处第42-43页
第一章 中国共产党党群沟通机制的科学内涵第43-75页
 第一节 沟通与中国共产党党群沟通第43-54页
  一、传播、宣传与沟通第43-47页
  二、政治沟通第47-48页
  三、中国共产党党群沟通第48-54页
 第二节 中国共产党党群沟通机制的内涵分析第54-71页
  一、中国共产党党群沟通机制的内涵第54-56页
  二、中国共产党党群沟通机制的结构要素第56-60页
  三、中国共产党党群沟通机制的运行理路第60-66页
  四、中国共产党党群沟通机制的运行目标第66-71页
 第三节 相关的其他因素分析第71-74页
  一、沟通网络状况第71-72页
  二、信息接收机构状况第72-73页
  三、媒体作用第73页
  四、信息接受者状况第73-74页
 本章小结第74-75页
第二章 中国共产党党群沟通机制运行的理论渊源第75-102页
 第一节 马克思恩格斯的党群沟通思想第75-87页
  一、马克思恩格斯党群沟通思想的主要内容第76-81页
  二、马克思恩格斯党群沟通思想的实践途径第81-86页
  三、马克思恩格斯建党学说中党群沟通思想的意义第86-87页
 第二节 列宁执政时期的党群沟通思想第87-100页
  一、列宁执政时期党群沟通思想形成的条件第88-89页
  二、列宁执政时期党群沟通思想的主要内容第89-94页
  三、列宁执政时期党群沟通思想的实践途径第94-99页
  四、列宁执政时期党群沟通思想的意义第99-100页
 本章小结第100-102页
第三章 中国共产党党群沟通机制运行的历史考察第102-149页
 第一节 中国共产党党党群沟通机制运行的启动第102-106页
  一、关于党群沟通的主体第103-104页
  二、关于党群沟通内容第104-105页
  三、关于党群沟通渠道第105页
  四、关于党群沟通方式第105-106页
 第二节 民主革命时期党群沟通机制的运行状况第106-122页
  一、以党员干部为主体的党组织是党沟通民众的最重要的渠道第106-111页
  二、通过一些辅助性渠道与群众进行沟通第111-114页
  三、作为沟通对象主体的人民群众对党主导下进行的沟通的认识第114-115页
  四、党群沟通机制有效运行的理性分析第115-122页
 第三节 计划经济时期党群沟通机制的曲折运行第122-147页
  一、执政初期中国共产党与群众沟通的实践探索第122-131页
  二、计划经济时期党群沟通机制运行状况分析第131-141页
  三、计划经济时期党群沟通机制缺失的补救方法分析第141-147页
 本章小结第147-149页
第四章 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党群沟通机制运行状况第149-182页
 第一节 改革开放初期党群沟通机制的运行状况第149-172页
  一、恢复党群沟通的原因第149-151页
  二、党群沟通网络的恢复第151-164页
  三、党群沟通方式的转变第164-168页
  四、党群沟通机制运行中的多元博弈第168-172页
 第二节 互联网时代党群沟通机制运行的空间第172-181页
  一、互联网时代党群沟通的特点第172-173页
  二、互联网时代中央高度重视网络沟通平台建设第173-174页
  三、互联网时代党群沟通机制的运行状况第174-178页
  四、网络沟通中存在的问题第178-181页
 本章小结第181-182页
第五章 中国共产党党群沟通机制运行中的机制性缺陷及分析第182-228页
 第一节 党群沟通机制运行中党员干部方面存在的问题第182-189页
  一、党的文件对党员干部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态度的规定第182-186页
  二、党员干部在实际工作中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态度与文件规定相悖第186-187页
  三、党员干部的不合约行为加剧了党群矛盾第187-189页
 第二节 党群沟通机制运行中结构性要素方面存在的问题第189-208页
  一、沟通主体方面第189-194页
  二、沟通渠道方面第194-200页
  三、沟通信息方面第200-204页
  四、回应民意层面第204-208页
 第三节 对党群沟通机制性运行中存在问题的分析第208-227页
  一、政治文化层面第208-214页
  二、政治体制层面第214-218页
  三、社会发展层面第218-222页
  四、党自身层面第222-227页
 本章小结第227-228页
第六章 健全和完善结构性要素推动党群沟通机制良性运行第228-278页
 第一节 推动党群沟通机制良性运行应坚持的原则第228-231页
  一、坚持整体规划的原则第228-229页
  二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第229-230页
  三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第230页
  四、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第230-231页
  五、坚持比较借鉴的原则第231页
 第二节 加强先进政党文化建设是推动机制运行的外部动力第231-236页
  一、先进政党文化的内涵第232页
  二、先进政党文化的预期功用第232-236页
 第三节 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是推动机制运行的关键力量第236-249页
  一、要优化党员干部队伍第238-243页
  二、发扬党内民主淡化权力集中第243-249页
 第四节 加强党群沟通的渠道建设是推动机制运行的根本举措第249-267页
  一、完善制度性沟通渠道的功用第250-256页
  二、发挥民间沟通渠道的功用第256-260页
  三、综合运用其他沟通渠道的作用第260-267页
 第五节 不断提高公民素质能力是推动机制运行的基础保障第267-276页
  一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以提高民众受教育水平第267-269页
  二、加大公民思想政治教育以提高公民的现代政治素质第269-272页
  三、培育公民文化以增强公民的沟通意识第272-274页
  四、在实践中引导民众沟通能力的提升第274-276页
 本章小结第276-278页
结束语第278-282页
读博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282-283页
参考文献第283-288页
致谢第288页

论文共28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马克思利益范畴在社会矛盾理论中的地位及当代价值
下一篇:我国行政法治精神及完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