枣果皮中活性成分研究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0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22页 |
·引言 | 第10页 |
·枣属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| 第10-15页 |
·大枣多糖研究进展 | 第10-11页 |
·五环三萜类物质研究进展 | 第11-12页 |
·皂苷类化合物研究进展 | 第12-13页 |
·黄酮类化合物研究进展 | 第13页 |
·环核苷酸研究进展 | 第13-14页 |
·生物碱类和甾醇类物质研究进展 | 第14-15页 |
·其他类成分研究进展 | 第15页 |
·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| 第15-1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7-22页 |
第二章 枣果皮中化学成分分析方法研究 | 第22-60页 |
·分光光度法测定枣果皮中总多糖的含量 | 第22-30页 |
·引言 | 第22页 |
·实验材料与仪器 | 第22-23页 |
·实验条件的选择 | 第23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23-24页 |
·实验条件的选择 | 第24-27页 |
·方法学考察 | 第27-28页 |
·枣果皮中总多糖含量的测定 | 第28页 |
·小结 | 第28-30页 |
·分光光度法测定枣果皮中总黄酮的含量 | 第30-36页 |
·引言 | 第30页 |
·实验材料与仪器 | 第30-31页 |
·实验条件的选择 | 第31-32页 |
·实验结果与讨论 | 第32-34页 |
·枣果皮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| 第34-35页 |
·小结 | 第35-36页 |
·分光光度法测定枣果皮中总皂苷的含量 | 第36-42页 |
·引言 | 第36页 |
·实验材料与仪器 | 第36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36-37页 |
·实验结果与讨论 | 第37-39页 |
·方法学考察 | 第39-40页 |
·枣果皮中总皂苷含量的测定 | 第40-41页 |
·小结 | 第41-42页 |
·双波长薄层扫描法测定枣果皮中齐墩果酸的含量 | 第42-51页 |
·引言 | 第42页 |
·实验材料与仪器 | 第42-43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43-45页 |
·实验结果与讨论 | 第45-46页 |
·方法学考察 | 第46-47页 |
·样品测定结果 | 第47页 |
·TLC 法与 HPLC 法对照试验 | 第47-49页 |
·对照品和样品薄层色谱扫描图 | 第49-50页 |
·小结 | 第50-51页 |
·HPLC 法测定枣果皮中环磷酸腺苷的含量 | 第51-57页 |
·引言 | 第51页 |
·实验材料与仪器 | 第51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51-52页 |
·cAMP 测定条件的选择 | 第52-54页 |
·方法学考察 | 第54-55页 |
·枣果皮中环磷酸腺苷含量的测定 | 第55-56页 |
·小结 | 第56-5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7-60页 |
第三章 闪式提取枣果皮中总多酚的工艺研究 | 第60-72页 |
·引言 | 第60页 |
·实验材料与仪器 | 第60-61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61-62页 |
·实验结果与讨论 | 第62-63页 |
·单因素实验结果与分析 | 第63-68页 |
·乙醇浓度对枣果皮中多酚得率的影响 | 第63-64页 |
·料液比对枣果皮中多酚得率的影响 | 第64-65页 |
·提取时间对枣果皮中多酚得率的影响 | 第65页 |
·提取次数对枣果皮中多酚得率的影响 | 第65-66页 |
·正交试验结果 | 第66-67页 |
·闪式提取枣果皮中多酚的验证试验 | 第67页 |
·闪式提取与超声波提取结果对比 | 第67-68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8-6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9-72页 |
第四章 闪式提取枣果皮提取物活性成分分析 | 第72-77页 |
·引言 | 第72页 |
·指标性成分测定方法 | 第72-76页 |
·枣果皮提取物中总多酚含量的测定 | 第72-73页 |
·枣果皮提取物中总多糖含量的测定 | 第73-74页 |
·枣果皮提取物中总皂苷含量的测定 | 第74页 |
·枣果皮提取物中齐墩果酸含量的测定 | 第74-75页 |
·枣果皮提取物中 cAMP 含量的测定 | 第75-76页 |
·枣果皮提取物中活性成分检测结果 | 第76页 |
·小结 | 第76-7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7-78页 |
总结 | 第78-79页 |
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79页 |
参与项目 | 第79-80页 |
致谢 | 第80-81页 |